佛弟子文库

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吗

2012/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数目,放生要讲金钱,布施也讲金钱。论坛上有人诵地藏经三千部,那是很了不起的,每部地藏一般要诵1个半小时。而有些人把工资除了维持日常外,剩下的就是拿来放生了。每年放生好几万,救命无数条。那么业障消除了吗?业障消除的标准是什么呢?

很多人诵经,因为求婚姻,求孩子,求爱情,求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而且也真的达到了。八苦中求不得是一种业障,但是求得了,不代表业障消除了。很多人说,我诵经很多部,参加法会无数场,参加灌顶无数次,放生无数人民币,业障应该消除了吧。先讲个故事,当年梁武帝问达摩:“我一生建寺无数,斋僧无数,该有功德吧。”达摩说:“实无功德。”为什么实无功德呢?功德不能向外求,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向外求的,是福德。所以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菩萨不会和凡夫算账,也没有说过说你念多少部我消你业障。当然,能诵三千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起码要有很强的定力。业障和你读诵经典多少没有关系,礼拜的数目没有关系。跟你的心有关系。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起码的你看淡世间的物质的执着,情感的执着。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不过是为了现世过的更好,根本不想出离,那么你不是修行佛法,不过是在修行世间法。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智慧就会升起。智慧是每个人本有的,不用向外而求的,书本不会给你智慧,经书乃白纸黑字,如何度人出离生死,只啃经书,不肯从心底下功夫,那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修行是用在刀锋上,是在烦恼,是非升起的那一刹那,看看你能不能觉知,降伏。有些人虽然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懂了各种名词,但是当下的烦恼却降伏不了时,只能说明我们都是研究佛学,不是学佛了。研究佛学不能减少你的业障。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让智慧升起,这就是学佛的根本。而不是天天啃书中不肯出来。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慈悲心就会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无法慈悲,因为执着于一个我,我执障碍了我们的慈悲。很多人虽然啃了很多经书,也知道了慈悲的含义,但是慈悲不是嘴巴上讲讲就过去的,而是真正实行的,才能发觉自己够不够慈悲。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甚至逃避自己的责任呢。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菩提心就会生起。三世诸佛都是因为发了为众生离苦得乐的愿力而成佛。菩提心就是不忍众生苦的心,你发愿去救他们出苦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拔苦海众生出离苦海,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佛教徒应该发菩提心,但这种心不是嘴巴念念“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就是的,而是要切实的去实行的东西。我们诵经时也懂得回向法界众生,但是也许“法界众生”对我们来讲只是四个字,简单念过而已。因为菩提心还不够。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的恭敬心就会生起。业障凡夫都是看自己很了不起,看大家都是凡夫,唯独自己是菩萨的。而真正的菩萨,则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别人都是菩萨。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有修行,这说明我们业障并没有消除,只有看到自己没有修行时,那时你的业障才减轻。佛经中记载,有个常不轻菩萨大家知道吧。

如果你本有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智慧都生起的时候,说明你的业障在减轻,如果学佛后,你越执着,越我慢,越贪心,那说明你的业障还没有减轻。为什么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是本有的呢,本有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具足一切,只是自己被障碍,蒙蔽住了而已。修行就是要露出我们的庐山真面目,去除我们的执着,妄想,分别,那如来藏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罪在哪里?或者叫:业障在哪里?...

清福难享,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

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他都生...

做了一点点好事,就想把一切灾难都免了

【如修多罗中,或说有退堕恶趣者。非其实退,但为初学...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

你业障都不大,大了你就遇不到地藏菩萨圣号了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有的人现在虽然持戒念经,也已...

气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么道理

有人曾问我:佛教可以通过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居士的正淫范围及其意义

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谓除产门所有余分,马鸣阿阇...

六种人不宜吃花生

1、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

三宝门中好求福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这会儿呢,我们上到法雨寺的这个...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

【佛教词典】四供养

略称四供。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中,大日如来自心中流现...

【佛教词典】唯识所因难

【唯识所因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一难。外人难曰:...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 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

以孝亲之心礼诵,功德更大

【原文】: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

文珠法师《念佛法门》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