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2012/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一、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遭饥馑劫,脔割碎坏,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三、手执利刃,剜眼供佛,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思。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于己身,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七、吞热铁丸,遍身焦烂,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孝顺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 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甘旨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一、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二、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始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三、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

三、孝顺父母的果报

一、现世流布大名称:

孝顺父母的人不但孝名远播,而且因为具有下列特点,所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

1、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

2、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 ,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

3、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 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4、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实践孝亲感恩的人不但能获得善名美誉,连诸天也都会为之感动,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 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二、未来福报转无量:

种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展转无有穷尽。

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四、结论

孝顺父母不但对个人现在、未来有莫大利益,对于社稷更具有安定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孝顺父母,乃至做到佛教所说的大孝、至孝,则国富民强,世界安乐是指日可待之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毒心的恶报

过去有一个人,夫妇结婚好几年,他们一直渴望着有一个...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推荐】佛号要如何念

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

【佛教词典】五大愿

(名数)密宗所立,出于尊胜轨。是于佛地之五位发五愿...

【佛教词典】波罗蜜多数相次第

云何宣说波罗蜜多数相次第,乃至更互决择?数有二种,...

吃亏是做人处世成功的不二法门

尽管有一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但是,大多数的人仍...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华严经》到底有多少版本

我们平常诵读的《华严经》多为《八十华严》,对佛教经...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

如何行走出家路

一、酸甜苦辣荣辱毁誉 要能苦、能乐,修道人要有苦时不...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

【推荐】五戒的制戒因缘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

娑婆跟极乐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还要取舍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