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自己所跟的师父是邪见之师该怎么处理

了幻法师  2012/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师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师学法,后来发现这位法师所说的内容,有违佛菩萨及祖师的教法,我想离开他,这样可以吗?

了幻法师答:当然可以!学佛之人当要择明师学法。《沙弥律仪要略增注》中言:“旧曰弟子,学在师后名弟,解从师生名子。若师道眼通明,则尽寿事之。倘或不明,宜别参知识。”故知学佛,当要从明师。切不可从邪师学法,倘从邪师学法,欲了生死,难之难矣!因从邪师学法,难免生大邪见。倘生邪见,必致诽谤正法。而诽谤正法,果报决在三途。

诚如荆溪大师于《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中言:“大品信谤品云,毁般若者,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无量亿劫堕于地狱,从于一狱堕于一狱,遍至十方大地狱中。或得人身,而复生盲,或复生于旃陀罗家,除粪担死人家,若无一目,无舌、无耳、无手,或畜生中受多种苦。身子问,是人以五逆罪相似耶。佛言,过五逆罪。若听其言,信其语,亦受是苦。”故知学佛之人,倘亲近魔邪之人,听邪师之言,并相信邪师所说之话,则亦当下无间地狱,此正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也!而今之世,乃是法末之时。所谓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故居士等,于参访之时,定要小心谨慎,仔细分别,切不可妄信某些邪师之言,当要依法不依人。

莲池大师于《竹窗随笔》中言:“为僧于正法之世,惟恐其分别人。为僧于末法之世,惟恐其不分别人也。何也?末世浇漓,薰莸杂处。苟藻鉴不审,决择失真,以是为非,认邪作正,宜亲而反疏之,宜远而反近之。陶染匪人,久而与之俱化。劫劫生生,常为魔侣。参方可弗具眼乎哉!”

正因如此,故智者大师言:“知见心造罪,此过深重。大论云,诸佛说空义,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我今由见,而起大罪。此间劫尽,他方狱生,此间劫成,还来此处,如是展转,无量无边。若说果报,所受之身,当吐热血死。故知见罪大重。既非无漏,不出生死。烦恼润业,堕落何疑。一命不追,永无出日。”正因如此,学佛之人,定不可从邪师学法,倘见解一错,生大邪见,欲了生死,当在驴年!故善知识实为学佛之入道因缘,此于《摩诃止观》中亦有言教,《摩诃止观》言:“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阿难说,知识得道,半因缘。佛言,不应尔,具足全因缘。”此于《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亦言:“增一云,莫与恶知识、与愚共从事,当与善知识、智者而交通。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人,恶名遍天下。善知识反此,是故应亲近。大论有二因缘得无上道,一者内自思惟,二者得善知识。大经十八,阇王来至佛所。佛告大众,菩提近因莫过善友,阇王不遇耆婆当堕阿鼻。”由此亦知,学佛之人,倘近善知识。于善知识处,必当生大恭敬,切不可不知奉事师长之道。倘于师长,全然不加奉事,即是最极无耻,畜生无异!

是故,学人倘近邪师,当速速离开,切不可因个人感情,而先入为主,不愿舍离。倘不知好歹,他日必下无间地狱,累劫难出。又倘昔日曾生邪魔之见,当向佛菩萨及具眼善知识处,至诚忏悔,切不可覆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了幻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

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问: 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问: 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管教父母对吗,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问: 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疑虑〗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破疑〗...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佛教词典】七等觉支

【七等觉支】 p0058   集异门论十六卷九页云:七等觉...

【佛教词典】离相戒

又名无相戒,即持戒的人心无所著,视一切戒律,犹如虚...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老年人的三大要事

对于年老的人,生前应办好三件要事: 第一,少说话,...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

你听到佛号会生起什么想法

我经常问很多的念佛人──你听到佛号的时候,你生起什...

唐密阿阇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释一行,俗姓张,为巨鹿人氏。本名张遂,于嵩山皈依剃...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父亲生前不信佛,临终非常苦,在医院里接受种种治疗后...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神会六问六祖慧能

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

八字是注定的,为什么又可以改命

问: 人的八字是注定的,念佛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有些...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们就是散乱称念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