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眼看战争

心律法师  2012/10/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割肉饲鹰”、“舍身喂虎”,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动物的生命,从而平息争斗,并以此教化人们。

但当这种因生存引发的争斗演变成今日世界上的各种战火的时候,佛家又是怎么看待战争的呢?佛家的观念对当今世界和平有何借鉴的意义呢?

佛家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争取,是人心贪、嗔、痴的社会表现。

世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化解矛盾,调和争端。比如在自己的部族即将被侵犯的时候,佛祖曾为了解救,多次以各种行为和语言劝解对方; 我们也可以通过大众的努力来劝解和感化矛盾的双方。

如争端无法避免,则应以各种力量争取缩小伤害普通人民,比如佛经中就有释迦部族的王为了人民少受伤害而与敌人谈条件的记载。文学作品中也曾记载了很多佛门人士曾在战争中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安身之所,帮助他们躲避敌人的追捕等等。

佛门以“杀生”为戒,但佛门却无法独立于战争之外。远的不说,近代历史上的中国,佛门就曾久经战火的洗礼。

在1894年至1945年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日本给中华民族制造了数不清的灾难,特别是自“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四处践踏,烧杀淫掠,生灵涂炭,劫波横流,避修在林泉伽蓝精舍的缁素四众亦难得清净。侵华日寇还肆意践踏佛教圣地,亵渎三宝,劫掠文物,焚毁寺庙,使中华神州之大,再也安放不下一袭参禅的蒲团。

面对在日寇炮火、屠刀下众生惨烈、三宝遭劫的旷古厄难,中土佛门无法静隐在山林古刹中一心念佛,他们纷纷含悲起坐,走出山门,持法怒吼,挺仗征尘,救世护法,回真向俗,擘划红尘,积极投入到抗日的爱国洪流之中。

万事有因,有缘,没有无缘无故的争端,在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审情度势,如法行为,不逾规矩,上下一心,社会安定,勿造自孽;有种种方便智慧折服对手,种种强大力量使对手不得轻视。

这样的国家才是强盛而不可侵犯,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而传布正信,人人都行善业,建立人间净土,才能最终消除人的动-乱。

当自己的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是正常的、稳定的,面对侵略时才有必胜的把握。这个时候,为了保护人民生活的平安,社会的稳定,如法行事的管理者才可以进行战斗。此时的杀生罪业是轻微的。

“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设是方便入阵斗战。尔时虽复杀害众生。而彼王得轻微少罪。非决定受忏悔能灭。何以故。彼法行王。为欲入战。先生三种慈悲心故。虽作此恶得罪轻微。非决定受。大王当知。彼法行王。为令众生。为护沙门护沙门法。为护妻子族姓知识。能舍自身及资生物。作如是业。因此事故。彼法行王得无量福。大王当知。若为护国养活人民。兴兵斗战。彼时国王。应当先发如上三心。敕令主将一依王教。如是斗者有福无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慧律法师《猫咬死老鼠与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

婚葬要置办杀生酒席,学佛人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

留三分余地于人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

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如何才能不受到负能量的熏染

问: 师父,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我们,不得不接触到各...

心灵在佛法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

妙莲老和尚:念佛就是消业障

念佛就是消业障。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一位菩萨深惧自己...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佛教词典】三禅天

指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天。又作第三静虑、第三禅。因离...

【佛教词典】虎关师炼

(1278~1346)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俗姓藤原。法名...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人之所以烦恼,只因常好为人师

大慧,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达摩祖师度鹦鹉

参禅,乃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之徽妙心...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能遇到佛经是无量劫来的福德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

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

【佛学漫画】弥勒菩萨上生经

弥勒菩萨的故事——上生兜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