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2012/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变得浮躁、庸俗,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中,对权力的滥施超过了对法律的敬畏,对丑恶现象的追逐胜于对公众民意的敬畏,从而深深陷入罪恶的泥坑,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曾几何时,天不怕地不怕成为国人的一大风尚,大有王朔的小说:“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慨。于是,吸烟、酗酒、随地吐痰、垃圾遍地;于是把吃野味当做一种时尚,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山里藏的、水中游的,凡是能猎捕到的,无一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人们并不懂得对自然规则的肆无忌惮就会招致灭项之灾。

懂得敬畏是一种美德。抑制邪恶的真正力量是恐惧,而不是空阔的仁慈。不懂得敬畏,就是破坏规则,破坏我们赖以正常生活的规则,最后自食其果。在澳洲,人们把遵守规则视为一种高尚的美德。你可以看到尽管一个人在野外垂钓, 钓到了不构尺寸的小鱼,一定放归大江大河;钓到了公螃蟹带回家,钓到了母螃蟹同样放归大海。因为澳洲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已经做出了规定。澳洲人一丝不苟地执行,在规则面前,他们宁可循规蹈矩,也绝不越雷池半步。而国人则不同,譬如在交规面前,只怕警察,不怕红绿灯。没有警察的地方,任凭红灯闪烁,依然照行不误。在我们的心中只敬畏灾难,从不敬畏规则。岂不知,不敬畏规则必然致灾难。

正是因为明天的不可预测,才更加彰显出今天的弥足珍贵。如果在可以把握的今天里,不知道努力奋斗,好好生活,让生命在今天的每一秒里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那以后的每一天,都会被你在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低质量生存中白白浪费掉。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即使现在按每个人平均寿命80岁算起,每个人的一生不过两万九千天,减去你已经生活过的日子,算算你还剩下多少个“今天”或者“明天”?明天是不可预测的,谁知道哪天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充实地过一天,生命只会减少一天;而你不努力的一天,则会影响以后生命的很多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景,...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佛教徒应择正业而活命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个等级,但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种...

提婆达多的造恶心行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

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如何如法的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

佛教的财富观

财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资粮。佛教的各种经论中,...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

【推荐】临终前还的东西越多,走的时候就越轻松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缘果报...

【佛教词典】欲界定

指属于欲界之禅定。又称欲定。关于欲界是否有定,有种...

【佛教词典】五八十具

(名数)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

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自性的功德

有一个老禅师带着一个沙弥在山中修行。这个沙弥跟着老...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明藏性即水大性

我们这一科讲到明藏性即水大性。前一科是先破妄执。也...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

星云大师:前世来生,干卿底事

有一些人基于对前世的好奇,他追忆探求自己的前世到底...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每个月...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