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净界法师  2013/07/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第一种人,他执着在有相的因缘,这种人大部分是人天种姓的,他修了很多的福报,又布施、持戒;但是他修福报的时候,对安乐的果报产生执着:这种人你要他厌离娑婆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对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他看到了这个甜美的食物,但是没看到甜美食物的背后有毒药。

所以一般来说,喜欢修福报的人,你要注意厌离娑婆,这个地方是一个问题。

第二种人是偏重在无相的空性,有些人一天到晚没事的时候一静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就从这个因缘当中,脱离了因缘法,进入到无相的平等法界去,他不是一天,他是长时间的没事就进入到这种平等的法界,在他心中:娑婆世界不可得、极乐世界也不可得,所谓的痛苦不可得、安乐也不可得。这种人你要他欣求极乐有困难,因为他没有想要追求什么的欲望。

但是古德说:一个经常修空观的人,会忽略一个现实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业力的问题,你这个空观的下面,有很多很多生死的业力在那个地方活动。

所以我们一个人修空观以后,就忽略了生死业力的可怕。

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去思惟:虽然一切法空,但是在空中,有它的即空、即假,这个假有它因缘的灵动。

其实这个净土法门,我们讲真的,这个净土宗是偏重在假观。它要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都是要有相分别,那你要产生一个强烈的厌离、强烈的欣求。但是蕅益大师提醒大家:这样的取舍是随顺于无上菩提,是正确的。蕅益大师说:你执着不取不舍,这也是一种执着。这个净土是取舍以后,慢慢慢慢的,由取舍慢慢趋向于不取舍。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应该在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在未来生命当中,你要思惟‘你来生要去哪里?’这件事情是你在生前就要注意的。

我发觉我们修净土的人,很多人做法是令人遗憾的,他念佛念了很久,但是他从来没有思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关系,他总是想:到临终的时候有人开示就够了。

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要知道:我们心中的妄想是如此的坚固,不可能三言两语就可以改变的,这一定是你在静坐的时候,每天的思惟,然后你整个生命的方向,每天微调一点微调一点,把这整个生命的树,慢慢慢慢的往西方倾倒,这样子就对了;而这样倾倒的方向,来自于你在静中对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思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房门反锁,念佛穿墙

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

问: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法师。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善导大师举出了一个水火二河白道喻,这个白道喻非常重...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往生吗

【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要是遇到横祸,突然去世,...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这样赚钱花钱必能增加福报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

人缘不好要怎么办

人缘不好者往往有一个毛病,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看...

【佛教词典】能生所生缘起

【能生所生缘起】 p089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三页云...

【佛教词典】掌簿判官

禅林伽蓝、土地守护神之一。为从属于土地神之神名,掌...

年轻是培养福报的好时​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

莲池大师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