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衍慈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在变迁,每秒钟都有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经中告诉我们,世事都是相对而立,所谓有正面必有反面,有好必有坏,有快乐时,就必有痛苦。下面试举佛门经常听到的几个名词为例:

(一)快乐与苦恼:世上的人往往把心住在相对的事相上,所以得不到快乐,他们不懂得有相的各种人、事、物,都是在变幻中,《八大人觉经》中云,我们住的国土非常危脆,人是无法掌握得住的,遇到有变时,不能接受,产生种种烦恼,种种的苦。其实面对各种无常变幻时,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知道怎样去面对他,不是去埋怨为何会发生在我身上。有智慧的人,懂得运用平常心,对事情的看法换个方向,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去理解,就可能会转化恶境。人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心,纵使拥有世间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能心安自在,不但苦味无穷,还因自己的愚痴带来烦恼,也为他人制造烦恼,不断在种恶因,在推动恶性的循环。故此我们如何过得快乐自在呢?佛陀曾苦口婆心教导我们:「万法唯心」之道理,用这个方法来改造思想,因为苦与乐,只有一念之隔。

(二)清净与染污: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宇宙的大空间,无论在那一个角落,都有不同的人事关系,各式各样的物质引诱,心灵必定会受到外界之染污。引用金刚经所云:「不应以色生心,不应以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的六根,不要被六尘所动摇,心境清净,才能踏实地用智慧去面对外境。例如眼睛看见一个杯子时,若起分别优劣,产生爱恶之心,这样就会生烦脑杂念;若以平等心来看待这个杯子,自然生起珍惜、爱护之念,这就是清净之心。人不可能没有思想,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好的念头,生出清净,善良的好念头。又例如念佛可摄心,使人不去胡思乱想。要时刻训练自己,所有念头都是清净之正念,当要付诸行动时,所作所为自然端正,与道相应,开始作善事了。所以话大家要随时看好念头,不让妄念、恶念有一线萌生的机会,久而久之,恶念妄想不能生根,不当的行为和价值观不会被认同,化染污为清净,达到念念清净。所以说清净与染污,也是在一念之间。

(三)烦恼与菩提:菩提是梵语,翻译为觉,觉悟自性,为之菩提。烦恼与菩提,好比水与波,菩提是水,烦恼是波,可见烦恼与菩提同是一体。因为众生之心有所执,常常兴起是非人我分别,犹如水上起波,但当波浪平伏时即是水,它们的体性无二无别。有执便有对待差别,便有烦恼系缚,若无执即无烦恼。以前有位老和尚,他到处行脚,经常于坟场墓地露宿,有一次傍晚时分,口干要找水喝,正好找到水源,就用旁边的器皿来匀水,觉得这水清无比。次日一早起来,再去寻找昨晚之水源,见到水原来是从坟墓里流出来,匀水器皿是个骷髅头,实时反胃,呕吐时觉悟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骷髅当如来这个道理。

宇宙万法,本体性空,本自寂灭,十法界一切诸相都是从心所造成,都是虚幻的。学佛要注意思想念头,天堂地狱无非是由于悟与迷,一念心生入三界,一念心灭出三界,于一切时中,懂得反省自己,放下自我,苦与乐、染与净、烦恼与菩提,都在心中的一念。就是「一念」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三十六种富贵之人的心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

心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最近在武汉的月湖畔看到了这个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对...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我儿时曾经听一位...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

为母亲打扫心房

母亲因为爱怀旧,晚年生活并不快乐。她常常念及年轻时...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法执——但去其执,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佛教词典】白衣大悲咒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

【佛教词典】佛刹

其义有二,即:(一)指佛所住之国土。又作佛国土、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肉类毒素直观图示

...

凡有愿者,终必能满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作为往生的条件。这三者是...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念佛不改心,等于说空话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用自己的力量来度过难关

遭遇困扰和不幸时,不要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而不反省...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这句名号总持一切法,叫万德洪名。念它的时候,我们真...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

舍利弗的眼珠

我们想靠自身修行得到正定聚是很难的。正定聚是十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