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大愿法师  2013/1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而明心见性呢?我们要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来巧妙地断人我执、断法我执。凡夫众生对身体有执著,因为心迷昧呀,我们总是说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都耳熟能详,但是逢缘对境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很无力,总还是会容易生起贪瞋痴,为什么?

因为贪婪和愤怒是问题,但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是恐惧心。我们为什么会贪?因为我内心有恐惧心,我们心迷的时候,总是执著于这个身体才是我,执取少分四大为我,而认为无量无量的外在的四大不是我,认为那个是境界,这个少分的四大才是我,这个就是迷了,有一个人和境的对立,其实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但是因为迷昧,所以我只执取少分认为这个是我,所以我的内心有恐惧,因为以这么一个渺小的我来面对一个浩瀚的世界,所以我的内心深处有不安全感,有恐惧心,所以总会去希望多占有一些物质,认为这样会稍微有一点安全感,能够消除一些恐惧心,这个是贪婪的根源——恐惧心。

为什么会愤怒呢?因为我的心迷掉了,我担心受到伤害,所以一不顺意我就会起愤怒,而愤怒的根源也是因为我有恐惧心。所以要像《心经》上所说的观音菩萨教诲的无有恐怖啊,要无有恐怖,要能够成就明白的心,要能够通过念佛来明心见性,这样才是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心里面没有恐怖了,当然就没有贪婪和愤怒了,不然的话总会执著于这个身体,我们也说一个《净土圣贤录》上的公案好了。

《净土圣贤录》上面有讲到,宋朝时候开封大相国寺是一个很大的丛林,丛林客堂里面有一个小照客,年纪当时还很小,照客当然就是客人来了倒倒水呀、递递毛巾呀、倒倒茶呀,这样接待一下。

有一天寺院正在做法会,来了很多香客,有一个做生意卖花的人,他也挑一担花来卖,卖完以后,这个手很脏,很多泥巴,就跑到客堂去,说借一个盆子想洗洗手,这个照客就很不情愿拿一个盆子给他。

这个人就好像在自己家里面,拿这个盆子就在客堂里面自己倒水,然后把手放在里面去洗,把整个一盆水就洗成污水。他又不问自取,没有经过照客自己就拿那个新毛巾擦手,把毛巾也擦得黑黑的。

这个照客很年轻,所以他就很生气,就想教训他一下,拿起卖花人的那个扁担,一扁担敲下去,这一下下手很重,把那个卖花的人打死掉了,糟糕了。然后他很害怕,马上跑了,离开开封大相国寺,一直跑到山西五台山,隐藏在那里就一直修行,然后他就到了五台山的总持寺修行。

修行很精进,二十年以后,他就做了总持寺的方丈,然后精进修行,因为他觉得自己业障很重,曾经过失杀人,所以他一刻都不敢懈怠,天天精进修行,然后就开悟了,真正明心见性了。

二十年之后,他有一天突然就吩咐禅堂里面说,今天鸣椎集众,要上堂说法。那个维那觉得很奇怪,说:“大和尚,今天没有谁来请法呀?您老人家为什么要鸣椎集众,要上堂说法呢?”然后这个方丈说:“今天请大众来看老僧了却一段二十年前的公案。”

果然大众集合以后,突然就有一个士兵闯进来,当时宋朝的大将张浚,他的部队就驻扎在五台山,然后刚好其中有一部分的军队就来游览五台山,有一个士兵很奇怪,无缘无故就闯到这个法堂来了,而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住持,但是很奇怪,他一看到这个住持就弯弓搭箭说要把这个人杀死,这个住持就坐在法座上说:“请你射我”。

这个士兵听了以后大吃一惊,觉得很奇怪,本来想射死他,这么说以后他反而就犹豫了,马上就来问:“老和尚呀,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士兵才十八岁左右),但是我一看到你我就生气,我就想杀死你呢?很奇怪。”

老和尚就讲了这么一个因缘:其实你就曾经是挑那个花到开封大相国寺卖花的那个人,我当时想教训你,但下手太重了,用扁担把你打死掉了,所以我们两个之间有一个恶缘,因此第二世你一看到我就生气,看到我就想打死我。

所以人跟人的缘分是宿世累生累劫都有的,为什么我们会无缘无故觉得看到一个人就生欢喜,看到另外一个人觉得不高兴呢?总有一些因缘在。这个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还在迷的状态,不能够通达三世因果,所以我们不明白,这个世间其实没有所谓的“飞来横祸”,所谓的“飞来横祸”只是因为我们不明白因果,看不透因果而已。

这样说了以后,这个士兵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两个是前生有这么一个冤仇,这个士兵的根器非常好,他以前从来没有念佛,但是他听说过净土法门,所以他马上就说了一个偈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历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而今立地上西天。”然后就大声高声念佛,很大声很高声地念“阿弥陀佛”。

就念了十来句,手还拿着弓箭,站在那里就往生极乐世界了。这个住持也在法座之上圆寂了,然后也超出轮回,也求生极乐。两个人历劫的冤仇,前生的这种障碍也都消除了,同生极乐。

所以净土法门是非常好的,化解一切业障,消除一切障碍,超出轮回的妙法,正如古德所说的:“世出世间一切理,不外乎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一切事,不外乎因果二字。”所以心性因果就可以概括全体的佛法,或者说本体界的无我律,现象界的因果律,就可以概括如来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而净土法门的殊胜,就是你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就圆满地性相圆融,圆满地成就了、证悟了本体界的无我律和现象界的因果律,都圆满地证得了,因此是非常殊胜的。

所以说禅是佛意,戒修佛身,教修佛语,唯有净土是圆满地成就佛的身语意功德。律宗通过严持戒律来让自己的行持像佛菩萨一样,然后以此得解脱,这个是成就佛身功德;而教理是成就佛语功德;天台贤首是成就佛语功德;而禅宗是佛意,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成就佛意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会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

大安法师:一念净信即可得利

一九九九年春节,我们有十六人曾在九华山祗园寺上客堂...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推荐】怎么理解「业力先牵」与「十念往生」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黄庭坚戒淫发愿文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

佛经中关于观音菩萨身世的记述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

快乐或不快乐,这都是不确定的

无论出现何种心境快乐或不快乐,都别在意,我们应经常...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佛教词典】榜排手

(图像)千手观音四十手之一。榜者以盾排御敌之义也。...

【佛教词典】昙柯迦罗

(人名)Dharmakāla,又曰昙摩诃罗。译曰法时。天竺沙...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念佛能得到人间的福报吗

问: 念佛能够得到人间福报吗? 大安法师答: 佛法不离...

佛说六年苦行的宿缘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圣严法师《放焰口做什么》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 1.在...

蟒蛇护金

有一个视财如命的钱员外,一生胼手胝足地攒聚了许多的...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三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即便对佛教并不了解的人,也知道古典名著《西游记》中...

胜利之道

从前,有一个青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客栈。由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