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大安法师  2011/10/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师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大安法师答:这个说法是邪知邪见,大家不要去听。念佛,怎能不持戒呢?作为佛弟子,首先得要三皈五戒呀!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得要修十善业,第二福就得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佛在大乘经典中,千经万论处处劝勉赞叹持戒的功德,怎么说不需要持戒呢?有人说,末法时代众生持戒持不清净,所以就不需要持戒,这个说法有混讹,要辨别清楚。作为念佛行人,一定要按照佛的制教来受持戒律,居士的五戒、出家众的二百五十条戒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寿命,是佛教的幢相。如不持戒,佛教就会在这个世间上提前消亡;唯有戒律能使佛教生存与发展。

佛在临涅槃的时候殷勤顾命:以戒为师。能够受持波罗提木叉,就如同佛在世啊!一部《涅槃经》就是扶律谈常啊——扶持佛的戒律,广谈常住真心;《遗教经》也殷勤地劝说持戒。作为佛弟子,怎能不听佛的话呀?佛这么强调戒律,他怎么说不需要持戒呢?这是原则性问题,净业行人必须明白。至于说持戒持不清净,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持戒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难道五戒就不能持吗?不杀生,难道一天到晚想到要杀人吗?不偷盗,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还想要偷别人的东西吗?不邪淫,难道学佛的人还去留连花街柳巷?这些都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为什么不去做呢?至少在身口七支,你要把五戒做到;至于内心清净那是需要佛法长期熏习的。起码你在行为上能做到它吧!说出家都没有持戒的,这个观点就更说不通了。自古以来僧团难免鱼龙混杂,社会上传言某些出家众做得不如法,不持戒,甚至一些假和尚,到处化缘、赶经忏,弄钱什么的,确实有这些现象。

但是要看到,在这个时代僧团主流是好的,有很多比丘、比丘尼非常有道心,非常信因果的。那些真有道心修行的僧众,往往不出头露面,默默无闻地修行,一般人也看不到,主持寺院丛林的僧众也有许多发大心行菩萨道者,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恭敬,去护持的。那么这些持戒的出家众在住持佛法,利益众生,他们一定能够往生净土,而且品位不在中下。中国净土宗祖师悉是持戒念佛。吾辈净业行人应当将持戒念佛的家风在现代发扬光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看破五浊恶世,生发厌离心

进一步谈五浊恶世这种是为甚难。而且,特别谈到五种决...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吗

问: 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么? 大安法师答: 在...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善恶以什么为标准

佛说戒律就是世出世间善恶的基本准则。因果是规律,戒...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

大安法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

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 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

闻佛名号即得大利益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

【佛教词典】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p0685   显扬十九卷十二...

【佛教词典】大佑

(1334~1407)明代天台宗僧。姑苏吴县(江苏)人。字...

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我们在这个道场打这个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么这个修...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净界法师:精进的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

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无明的人,...

生命只是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前世今生

转世因缘 据《五灯会元》等禅宗史籍记载,五祖前世原是...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

佛教四众弟子的称呼及含义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

人生不堪回首,不要再想你的过去了

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

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记实

当扬名国际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师,他们会碰撞出...

帝释桓因修忍辱

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

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