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论「一心不乱」

2013/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略论「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千经万论皆赞净土,独讽弥陀。唯此法门,三根普被,圣凡齐收;唯此法门极简极易,至顿至圆;唯此法门应时对机,稳稳当当,今生直趋解脱大道。

修净土者,皆以三经作为修持宗旨,而专修独行《佛说阿弥陀经》为最普遍。《佛说阿弥陀经》是对大智舍利弗所说,是释迦世尊慈悯悲天,观时应机,无问而自说。《阿弥陀经》文约义精,易修易行,为历代净业行者奉为圭臬,天下丛林定为晚课必诵经目。然修习者多,存疑、畏难、曲解、盲修瞎练者亦为数不在少。如经中所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至七日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等等,是众生常常论议也是争执最多的地方。特别对“一心不乱”四字,众说纷纭,谬误较多,困惑了不少人。

这还要从一件往事谈起。

八年前,有几位净业同修,刚开始每天念佛、诵经很勤奋,可时间不长便改修密宗,还专程到西藏认了师。后来碰到也劝我修密。我反问他们:为什么要改呢?有人就讲,净土境界太高,今生很难修成。《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一心不乱”,是要断惑证真、破无明的,最起码也要除灭见思烦恼。这不是我们这些下凡众生能够修持的。

还有人说,“一心不乱”是大禅定境界,念佛要禅净双修,否则很难成功。

又有人说,念佛时,必须除灭妄想执著,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得解脱。散心念佛,当生是见不了阿弥陀佛的。如此等等。

这些知见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念佛行人的通病。所以有人便自设红灯,划方立界,强止心源,以求达到念佛时的“一心不乱”。末学初习净业时,也曾执著地采取过不少所谓制“一心不乱”之法,然而都没有套住心猿意马。相反,念佛时越是着力去控制心源的起动,思想杂念越是如潮水般奔腾不息。再伴之以烦恼、急躁、不安等情绪,有时习气会比以前更坏,甚至无法把这句佛号念下去。古德云:强求念佛“一心不乱”,乃是进一退二。此言不虚!

诸上种种,汇源归根,乃是凡夫无始劫来的贡高习气,自不量力、量机,舍易取难的狂妄行为。不求佛力加持,而以自力强求“一心不乱”,乃是断十里长流,自寻烦恼,难离生死。

大悲世尊既垂此普救末法障垢愚拙凡夫的易行之法,决不会又在修行中设障设难。这完全是无知众生错会佛意,自设障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只要众生称念他的万德洪名,他老人家定会来此娑婆世界济度我们,他的无量光明永远在摄取着罪苦众生。这里,并未对念佛行人设任何限制,更没有要求念佛人必须达到“一心不乱”才给予迎救。

《佛说无量寿经》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阿弥陀佛是以名号功德救度众生,众生只要依仗佛力称名者,都是被救度的对象。这里,也没有附加其它条件,包括“一心不乱”。

又《观经》中纵五逆十恶众生,得遇善缘,至诚恳切,十声称名亦得往生。这同《无量寿经》“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大悲本愿相契。《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均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即可。至于其中的“菩提心”问题,通言菩提心乃求取正觉之心,而深信切愿即为净业之无上菩提心。由是则两经都倡言仗佛慈力,专称名号,得大解脱,致不退转。

那么《阿弥陀经》中“一心不乱”又该如何解释?本人愚痴无智,只能从诸经论中寻章摘句,以期能助净业行人体察,了办往生大事。

《佛说阿弥陀经》是姚秦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唐玄奘大师再译此经时,改“一心不乱”为“系念不乱”。如此则把“一心不乱”融合为“系念”二字。“一心”可解为专心称念佛名,而非消除了见思二惑,破无明之至深状态下的念佛境界。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亦云:“一心者用意即是念佛。”直截了当地指示净土念佛法门是易修易行易成法门,实为当下有些绞尽脑汁强求“一心不乱”之念佛人脑后一槌。

净宗历代高僧大德对“一心不乱”有着全面而深刻地阐释。善导大师言:“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并没有专门拈出“一心不乱”,则知其唯在持名而已,除此都是迂曲,自寻烦恼。

莲池大师言及一心不乱,“上智乃克承当,钝根未能领荷,故此一心,不专主理,即亦通事,以事一心,人皆可行”。可见念佛法门普被三根,广摄全机,修净者当应机选法,不可错会佛语。

蕅益大师言:“一心不乱即是修慧,持至一心不乱便成修慧也。一心不乱有二种: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大师明确指出,如果真在“一心不乱”上打转转,便是把净土易行道变为难行法,以此中下根器人想即生成就便成了泡影。

印光大师进一步阐明:“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份,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明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明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因皆无所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可见得一心不乱并非易事,末法具缚凡夫应顺次第精进,先求老实持名,带业往生,如是方为智慧之举。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众生称念,万法具备。只要称名不断,依仗佛慈悲愿力,今生定得解脱。

凡愚众生既然念佛心难归一,可提倡摄心念佛法,是由初心至归一的最好下手处。今依印祖开示供修净者奉习:

一、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也(耳听法)。

二、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可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十念记数法,印祖首倡,此法异于晨朝十念)。须知此摄心念佛法适合我凡愚众生修持。

总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当以一心不乱作为精进的目标,用以增上往生品位。如或未能,只要深信切愿,恳切至诚,亦可得蒙佛力接引,带业往生。愿诸仁者,各自勉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业行人如何修死观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说无常经》言:外事庄彩咸归坏...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问: 我是初学者,与净土有缘,听了您的开示后知道了如...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推荐】净业的十种信心

彻悟禅师的净业十种信心,是从信心上讲的,这十种信心...

有精神病的人该怎么帮助他们

问: 1.对于家里患有精神病的人该怎么帮助他们?2.对...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

您老人家开悟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佛教词典】说障道无所畏

(术语)四无畏之一。于大众中以惑业之障道为狮子吼而...

【佛教词典】佛医经

(经名)一卷,吴竺律炎译。说人身中四大得病之因缘,...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反应」

人的一生,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反应,你赞美我,我高兴...

【推荐】临终前还的东西越多,走的时候就越轻松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缘果报...

螃蟹的遭遇和被绑票一样

关怀绑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来是基督徒,她是在海边...

现在念佛回向给过世的母亲,还能往生吗

问: 我母亲生前追求故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我给她...

【佛学漫画】吉祥经

在这部经里,没有讲高深莫测的佛学义理,也没有讲晦涩...

一切罪业的根源来自于愚痴

在《俱舍论》上说,有两种因缘,使令一个人出生会愚痴...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圣严法师《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成长》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那还是好几年前,淼镇新开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经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