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净界法师  201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今生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今生你可以享受多大的福报,你的寿命有多久,你今生谁会做你的子女,都一定有道理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生的,这个道理简单的只有两个字就叫业力。

我们一个人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外面,我们说一个凡夫,临命终的人就是内忧外患,外在有业力的牵动,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生死业力,它不会放过你的,你只要念头一动,被它带走了,它在外面跟你招手,它说来啊,我有很多快乐的果报等你去。

很多祖师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之前,它是先现天的果报给你看,你临终的时候看到宫殿,看到很多快乐的资具你心动不动?你想,如果你没有真实的把人生参透,你肯定念头一动就完了,阿弥陀佛连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你的心跟它感应了。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内忧外患,内有妄想颠倒干扰你一念往生的心。所以我们往生的心,临终的时候是很辛苦,好不容易栽培一个往生的善根,内有妄想的干扰你,外有业力的引诱你,糟了!你只要稍微一点差错,一念差池全体残,你今生的修学全部白费了,你来生再一次,但是来生不见得就比今生好。

诸位你要知道,你今生冲不过去,来生更糟糕了,因为环境更糟了。所以你迟早要解决这个临终正念问题。临终的时候就是怎么样,就是算总帐,腊月三十算帐,你平常欠人家的钱都得还了,不只是今生喔,是过去生所修的善恶业一时都现前,平常打的妄想也现前,当然我们念的佛号也现前,所以这个真妄交攻。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栽培了净土的善根,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信心,我们对净土的功德有愿力,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但是关键是谁能够突破障碍,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关键在这里。诸位,你不要以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我再讲一次,过去的你不会放过你,你过去的生命留下的问题,难道它会放过你吗?所以你没有突破你的障碍,你怎么见到阿弥陀佛?

你净土宗往生是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的,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让烦恼不干扰你,要沉淀下来,这个就是调伏力,这个就是般若的智慧,如果你不能让你的业力,跟妄想沉淀下来,你就不是业力的对手。

所以古人说,带业往生,是带种子,带业力的种子,不能带业力的现行,这句话你要听清楚。没有一个人是临终很躁动不安的时候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所有往生的人,临终都是寂静安稳的,这是固定的相貌。如果你看到这个人临终的时候,内心很躁动不安,这个是非常不吉祥,大概不太可能往生,因为你那个生死业力的相状,都现前,轮回的相状都现前,你这个时候,哪是你一个惊慌失措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临终要往生这个人一定是,不管他遇到什么障碍,他的心一定是非常清楚明了,寂静安稳,安稳寂静,这是共同相貌,然后提起佛号,他要能够不随妄转,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消业往生,所以我们业力一定会干扰我们,但是你有本事不受它干扰,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业力不干扰你,妄想不干扰你,那你是修到业尽情空,那你不是一般人了,我们一般人能够修到不随妄转就不简单了。

所以我们做不到祖师的正念,万里晴空,一轮明月,没有任何乌云,做不到的,这不是一生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做到虽然有乌云,但是这个乌云不能够遮盖我的光明。

所以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说,现在过去留下了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要继承过去,但是重要就是说,你怎么去面对你的过去,能够从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中走出来,我们现在后悔都没有用,关键是我们要解决,我们要怎么样面对未来,一个人要能够面对未来,首先你要先面对你的过去,你没有办法从过去走出来,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一个人走不出过去就失去了未来,那走出过去,那只有一个方法,般若波罗蜜,没有其它的方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否则你怎么说,你今生短短的几十年的修学,你凭什么能够去解决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我们经历过这样多的生命,每一期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很多的颠倒妄想,留下很多生死业力,要以经典来说,我们由生死业力所留下的颠倒妄想,如果有相状的话,尽虚空不能容受,这就是我们的过去,你怎么办,只有靠智慧来面对,你别无选择了。

所以我们研究智慧以后,我们开始知道怎么去处理过去,当然这智慧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佛陀的传承,经过祖师的开导。如果今天你对佛教的修学,你不是只是希望能够让你的生命离苦得乐而已,你更重要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就要去注意,你怎么面对你的过去,所留下的业力跟妄想,因为临终的时候肯定是内外夹攻,外有业力的干扰,内有妄想的障碍。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佛法的主要因素,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过去所留下的障碍。好,这个就是,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去培养临终的正念。当然刚开始你要先有个目标,我们要从过去跳脱出来,你先有个引导,你前面要先有个方向,你要先发愿,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先要有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

你没有目标,你就很容易被过去牵动。所以发愿是第一个,引导力。第二个安住力,你要不随妄转,你心中一定要有个房子住,你要先安住下来,调伏跟安住是分不开的,你没有站稳脚跟,你打不出好的少林寺的招式出来,不可能。

这就是安住力,然后再调伏力,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其实我们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无量的妄想当中,打下三个木桩,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你三种功德力具足了,那剩下就是你的生活历炼了,慢慢让它增长广大。

但是起码我们刚开始,先把这样的雏型建立下去,先把这样的一个概念先建立下去。所以理观,它可能是一个薄弱的概念而已,没有错,但是你这个薄弱的概念,经过你修行篇的后面的行门的历炼,它就慢慢的增长广大,它要事修。

所以理观要有事修来磨炼,但是如果你连理观的雏型都建立不起来,你事修你就是在修福报,因为你没有心地法门,你就是完全在修习善业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理观的时候,是一种概念的修学,是一种思想的建立,但是到了理观以后我们开始,下一堂课讲到历炼的事修。好,这就是我们讲到,前面两科的主要的因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不管定善散善,只要回向都能平等往生

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有十六种观法。十六种前十三种...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大安法师:临终昏迷是否能往生

问: 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念佛诵经有什么好处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意想等感...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在寺院上早晚课的方法

对各位来说,现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课,有很多不适应。特...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佛教词典】一味禅

(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

【佛教词典】尊容

(杂语)佛菩萨等尊贵之容貌也。往生要集上本曰:跪七...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

剃国王胡子

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位亲信。在一次战争中他拼命地救...

家有逆子,往生还有希望吗

问: 师父慈悲开示,弟子求生的心极切,厌离心也很强...

【推荐】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星云大师的管理学

我的出身,家父是单传,据说他出生二十八天,我的祖父...

人天行果——五戒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绝不能把佛舍利当成商品买卖

近来各地颇多贩卖佛舍利者,等同商品,漫天开价,闻之...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