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印顺法师  2014/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梵语般若,华语为智能。但此所说的智能,意义极深,指通达我法空性的真慧,不是一般智能所可比拟的,所以《智度论》说:“般若甚深,智不足称”。为什么说佛化的道德在般若?这可从不道德说起。不道德的恶行,从什么而发生?是由于烦恼而来的。一切烦恼,以萨迦耶见──我见为本。一般世间的一切动作,都从我见而流出。做坏事,固然由于我见的策动;即使是做善事,也还是不离我见。一般人为着自身利益,遵行道德的生活,看来是洁身自好,为众服务,为社会国家谋利益,其实还是为自己的,离不了我见的力量。

为了满足个己的(我家、我国等)愿望,如损他而做不道德的事,固然要不得。就是行善──像布施、持戒,如觉得我能修行,我比他好,我救了他,也还是和我见纠缠在一起。

从私我的情见出发,即使高扬着为人类为社会的旗帜,也是不理想的。因为从私我的情见出发,好事非我来做不可;救人救世,也非我(我们)不可。我才能行善,我才能救国救世界,你不行。这种两贤相嫉,大抵是为了这个。依佛化的道德看来,这是不彻底不完善的。道德与不道德相杂,想行善而往往误入恶径。只要是善事,别人做与我做,同样的是善事;我应该做,他人能做更好。如非自己行善不可,对他即不能不争,或者并无多大不同而还是非争不可,这样的善行,问题可就大了!这是不能自利利他,不足以救济世间,不足以证得菩提的。

所以,一般的恶行,增长生死,生起苦痛。就是一般的善行,也还在生死中,还是不能脱离苦痛的。由于一般的善行,并无彻底的善行,为善也从自己出发,于是世间的邪见者,怀疑道德,否认有纯粹为他的德行。实则,一般的善行,不离自己的情见,就是凡夫行;凡夫本来如此,就凡夫说凡夫,这不能责他怪他,还是应该奖励他为善。不完善的德行,到底比作恶好得多。凡夫的善行虽如此,而圣者的德行,却与此不同。

佛化的道德,建立于般若──无我智的磐石;是破除私我,扫荡执见的特殊智能。

从这种智能所摄持,所引导的,便与凡夫的德行截然不同。不再专为自我,为我的家庭,我的庙子,我的故乡,我的国家而着想,能从整个人类,一切众生的立场去看一切。这在佛法,称为缘法界众生而发心。不但求自己得益,动机在使大家都得到利益。那些说世间都为自己,没有真实为人道德的怀疑者,若研求佛法,就知道佛法中,确有不为自己的真道德。

菩萨为利益众生而发心,必要从无我智透出。如体悟一切法无我,真慈悲即活跃于内心;私情与爱欲,能当下断尽。菩萨悟入世间是相依相关的,法法平等不二,这才见众生乐如己乐,见众生苦而如亲受苦痛一样。与乐拔苦的慈悲,油然而生,而且是无限的扩展。这样的慈悲,似乎与儒者的仁,耶教的爱相近,然这是无我的慈悲,实在是大大的不同了。通达无我法性,发大慈悲心,这是真情与圣智协调的统一心境;学佛的最高道德,即从此而发现出来。

学佛,重在袪除私我,但不依方法,还是袪除不了。如遍地的荆棘蔓草,不锄尽根株,决不能生长嘉谷。我们心中的私欲,也是根深蒂固,非着力的痛下功夫,也不能清净而完成崇高的德行。所以修持悟入,目的在净化身心,从此而完成圆满究竟的德行。不知者以为佛法的修持,与世间与人类无关,这是重大的误解。

要化除我我所见,要依戒、定、慧──三学去修习。如儒家于道德的修养,也有一番功力,防范于起心动念之前。时时照顾,要人致敬,慎独。然佛法的修持,不但要息心而“制心一处”,还要于一心中,勘破自我,定慧齐修。从染恶根源──我见去锻炼一番,琢磨净尽,才能心地发光,显发为完善的德行。真能做到私我净尽。般若现前,那就不但了脱生死,而一切行为,无不随顺正法,能真实的度脱有情。佛教所说的一般道德,与其它相通;惟有从般若而流出的无漏德行,才是佛化的不共道德。道德与真理慧浑融,表现出佛化道德的特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

提升道德水平,离不开因果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佛学漫画】般若·心经

般若心经...

星云大师《有道者的心态》

道德,像一件华丽的衣服,可以庄严一个人的仪表;一个...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厚道者路宽

《佛光菜根谭》说: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以利他之心来经营事业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

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

朱斐:与大学生谈如何学佛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

【佛教词典】秘密庄严心

真言宗之行者修三密五相之妙观,以庄严自身秘密之法界...

【佛教词典】八解脱

【八解脱】 p0074 瑜伽十一卷一页云:解脱者:谓八解脱...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各位尊敬的护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陆法...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昌臻法师:学佛从做人下手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

惟贤法师:佛教日常生活的礼节

1、合十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