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2014/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现其实凡事忍耐、心中有佛就能挺过去。

打佛七要能忍,克制想出殿堂的念头。身穿海青缦衣热了要忍,觉得热了其实只是外因,关键还是心没有静下来,心静自然凉,坚持念久一点就不热了。

我一念佛左肩膀就疼,那是长期用电脑落下的毛病。平时缺乏锻炼,佛七经行时最疼的是脚板,简直是钻心得疼。吃苦是了苦,不吃苦,我们哪会体会到人生的真相。人生八苦,只病苦就叫我们无法承受。你再怎么保养,都解决不了本质问题。身为苦本,别太在意。把心态放松,活的自在,身体就不能束缚你了。健康的时候,要心生感恩。生病的时候,要看破肉身幻相,念佛求生净土,换一个金刚那罗延身就一了百了了。

打佛七还能锻炼耐力,心浮躁了不想念了要耐得住。东林寺香光讲堂绕一圈两个小时,殿堂前后门是一道关口。只要经行到门口时,能忍住不出去,后面就会越来越轻松。

记得有一次,经行到后门,我克制住了没有出去,随着队伍继续经行念佛。走过后门几步,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那是挑战自我的胜利。吃苦是了苦,打过佛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念佛的那几日,会把你身上所有的病灶给逼出来。只要能忍耐坚持到底,佛七圆满,就会全身轻松,轻安法喜。

修习净土法门注重实修,念佛是正行,也是重中之重。这一句佛号念得下去,也是要有极好的忍耐力。忍得住,就能调柔浮躁的心。耐得住,则即尘劳为解脱。

不学佛的人,误以为学佛是消极,是逃避现实,殊不知佛法包含世间所有的善法。读再多的书,不懂知行合一,都用不上。做再大的事业,身心不安都是一种痛苦。修行若能上一个台阶,处理世事自然会更圆融。《净土圣贤录》有言:念佛愈能熟,处事愈详明。

忍耐的核心要素,就是反应慢半拍,当烦恼升腾的时候,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冲动是魔鬼!不要想怎么做觉得痛快,而要冷静下来分析事态。蕅益大师开示:“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倘一念瞋起,百万障生;小不能忍,大谋斯乱。”

什么是障碍?你往心里去就是障碍。忍耐的最高境界就不单是克制了,而是你真的看淡了,无所谓了,那样的忍耐就很心甘情愿了。有一个礼拜,每每晚上听到喧闹嘈杂的声音,我就心生厌烦。甚至懊恼自己从前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安静的环境,以致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光。某天,一位来打佛七的师兄说一位出家师父得了癌症。那一刻,我忽然就警醒了,生死大事才最重要啊!

诚如蕅益大师开示:“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一个真心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还会计较俗世的这点事吗?印光大师在《与徐福贤女士书》中给出了最本质的解决之法:“何若今生忍耐住世,报尽即生西方之为愈也。”

不过我们毕竟是凡夫,在修行还没到那个层次的时候,还是需要祈求三宝加持。实在过不去了,咱还有一招,和阿弥陀佛说。这方法我试过很多次,不管是身体的疼痛,还是现实的烦恼,亦或是自己的心愿,只要和阿弥陀佛说了就管用,前提要至诚恳切。向佛祈愿,也一定非要郑重其事,只要有真诚心,随时随地都可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

净土祖师们一生的总结

这句六字大经王具足圆融、圆满、顿捷。所以大家遇到这...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忍辱法门有五种

第一、生忍。 每当被辱境到来之时,无法回避,无法抵...

若还不修行净土法门,可痛惜哉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

妙莲老和尚《念佛法乐知多少》

、修行唯乐何有苦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发...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佛教词典】善根魔

为十魔之一。即贪着自己所修之善法而不再精进之意。此...

【佛教词典】无染净真如

【无染净真如】 p1073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六、无染净...

如何预防「坐」出来的六种病

一、颈椎病 原因: 颈椎病的根源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五位高僧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

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

布施供养,广结善缘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圣严法师《少烦少恼道心强》

一般人的烦恼,都是从男女的爱情,父母、兄弟、姐妹的...

人与人之间的5%差别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是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