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永明延寿大师  2021/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夫佛道正法,皆从缘生。故云心法四缘生,色法二缘起。若执不从缘生者,皆非正法,悉属外道自然邪见。且心之一法,若无第一因缘者,无有亲生现行果之义,则诸法不成立;若无第二等无间缘者,则无开导引后生义,无有相续,全成间断;若无第三所缘缘者,则心无所虑处,不能牵心用,心无所托,乃心境俱成断灭;若无第四增上缘者,虽具前三缘,若无增上,即成障碍,法亦不生。四缘具足,方成心法。若能明了世间因缘所生之法,方乃见无生之旨,以即生法达无生故。且生法尚不知正因,云何能了无生妙理?

所以《华严钞》云:“缘起深义,佛教所宗。自古诸德,多云三教之宗:儒则宗于五常,道宗自然,佛宗因缘。然《老子》虽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有因缘,而非正因缘。言道生一者,道即虚无自然故。彼又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谓虚通曰道,即自然而然。是虽有因缘,亦成自然之义耳。佛法虽有无师智、自然智,而是常住真理,要假缘显,则亦因缘矣。故教说三世,修因契果,非无善因恶因。

故《楞伽经》,大慧白佛:‘佛说常不思议;彼诸外道,亦有常不思议。何以异耶?佛言:彼诸外道,无有常不思议,以无因故;我说常不思议有因,因于内证。岂得同耶?是则真常,亦因缘显。’

《净名经》云:‘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法华经》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又经云:‘一切诸法,因缘为本。’

《中论》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则真空中道,亦因缘矣。若尔,《涅槃经》云:‘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一切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是故无常,则外道有因缘矣。’

释曰:此明外道在因缘内,执于缘相以为常住,是故破之,言无常耳。今明教诠因缘妙理,具常无常,岂得同耶?况复宗者,从多分说,所以因缘是所宗,不应致疑。”

故知唯是一心缘起法门,以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所以本末相收,皆归宗镜。何者?“内即是本,外即是末。以唯心义,则内收外;托境生心,则末亦收内。若以法性为本,法性融通,缘起相由,则尘包大身,毛容刹土,故合为一大缘起也。”故知有智慧无多闻,有多闻无智慧,俱不达实相。闻慧具足,真见心原。

又经云:“若欲学般若,应学一切法。”以色无边故,般若无边。又经云:“若欲了达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者,应当学般若。”《智论》释云:“不破四缘之义,唯破四缘之执。如水中之月,不破所见,只破所取。”

故知但有能取执情,则非幻而成幻法;若成无所得慧,则非幻尚自不生。执丧情虚,万法无咎;般若真性,何所滞乎?如《大涅槃经》云:“菩萨善知诸缘,菩萨摩诃萨不见色相,不见色缘,不见色体;不见色生,不见色灭;不见一相,不见异相;不见见者,不见相貌,不见受者。何以故?了因缘故。如色,一切法亦如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永明延寿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问: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宏海法师答: 这是个...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佛教词典】性得

指不由学问经验,无始以来自性本有者。又作生得、性德...

【佛教词典】忍智

(术语)慧心安于法,名为忍;于境决断,名为智。小乘...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佛陀一天的时间

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 第一、我们...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木头与蛀虫

有一根木头上,忽然来了一只小小蛀虫,整日在木头身上...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

【推荐】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职场的特效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

这世界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问: 弟子有个问题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就是六...

佛也有寿命的吗

问: 佛有寿限吗?如何理解此佛寿命多少多少劫?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