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见溥法师  2015/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文题为《憨山老人梦游记》,因为大师文中提到:“三界梦宅,浮生如梦,逆顺苦乐,荣枯得失,乃梦中事,时其言也,乃纪梦中游历之境。”“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吾人所居住的是欲界,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大师告诉人们,生活是一场梦,世界就是我们梦里共同的家宅。所有的顺逆、苦乐、荣辱、得失,都只是梦里的情节。一般人在梦里,有人、事、时、地、物,心情也是起起伏伏,感觉很实在;但是一觉醒来,知道是黄粱一梦,很容易就把一切的喜怒哀乐抛在恼后。因此,如果能把生活中的得失、是非也看作是梦境,就能体会经中所说“无住”的道理。

五阴如幻 巧作佛事

憨山大师说:“一切众生生死苦具,皆以有我而成。无上菩提福慧庄严,皆以无我而至。”众生误认有个“我”存在,因而有了物、我两立,所有的是非、爱憎、喜怒,随之而生。由于认为身体、感受、想法、念头……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眼前的境界与所有的情绪,也就变得非常真实。

每天早上醒来,只是从一个梦境换到另一个梦境。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紫柏大师认为这个偈子的意义,已经涵盖一切佛法的内容了。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认定的器官、组织、体液、体温等。分析之后,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我。而感受、想法和念头,都是因为外面的环境所引起的。例如,口渴时,喝水的念头生起了;喝完水,一切念头也都消失了。然而,我们何曾想过:“这些念头及感受是如何生起的?之后又去哪里了?”“我的习惯,以及我喜欢的食物、服饰等,真的就代表我吗?”“听到他人的称赞或责备,心中的无数感受,是别人给我的吗?感受只有自己有,似乎不是别人给的,但这些感受是真实不变的吗?”如此分析之后,是否发现生活就像憨山大师所说的,如梦如幻?

虽知诸法幻化,但也不妨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憨山大师受到妙峰禅师的启发,契悟了“境由心生”的道理,证入耳根圆通。其后,“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其修行之德,感得皇太后敕修海印寺。入京谢恩时,造成全城的轰动。之后久居山东,刚到的时候,当地人从未听闻佛法;离开时,三岁小孩也懂得念佛。无奈神宗皇帝的迁罪,一夕之间成了阶下囚,甚至被除去僧籍,流放充军。虽然失去了出家众的身分,仍然本着佛弟子的本分做事,甚至重修六祖曹溪祖庭。结束流放的生涯后,以近七十岁的高龄,重披僧服,十方学人闻风而至。

人法常空 实无缚脱

大师的一生,从显贵到没落,其坎坷不是人们能够想像的。假使不了知“人生如梦”的道理,如何得以这样洒脱?因不忍众生在迷梦中受苦,所以来此一遭,以大慈悲心度化有缘。走完一生,留下修行的心得著作、得以续佛慧命的弟子,以及供人瞻仰的全身舍利,令末世众生起大信心。大师如同暗室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点亮我们的觉悟之路。

古德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虽是圣者的境界,却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在生活中学会触物起照,境界现前时,自问:“谁在高兴?谁在烦恼?我在哪里?”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渐能看淡生活中的得失。久之回想一下,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自己还记得多少呢?又有多少如梦境一般,再也想不起来呢?

或许有人会问,这人生大梦何时能醒?就端看我们在梦中,如何不离世间又不着世间。藉由看清人生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效法祖师的大慈悲心,从利益众生当中,看清无我的真相,才是真正的觉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生醒世恒言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日常生活的十诫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惟五更可以勾当自家事

李廌,是苏东坡的门生,他在《师友谈记》中记载了这样...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如何知道自己信愿是否具足

前面也讲过,「愿」就是生命的方向,我们怎么知道自己...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佛教词典】一乘

(术语)成佛唯一之教也。乘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

【佛教词典】十六行

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

从四点来看感应的真义

很多接触宗教的人,都希望他所信仰的宗教,能给予他感...

生气有用吗

某法师有一天由某一处所,正要开门出来,不料,迎面撞...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菩萨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

相信念佛法门,缘于一次住院的经历

本人能够相信念佛法门,实际上比较感谢一次住院的经历...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因机施教,广立行门,综计有八...

无形的七种财富

世间上的人都希望发财,所谓向钱看已成为社会风气。其...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

记住别人的好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别人 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