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净界法师  202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四谛法门以后就问五比丘说:汝等解否?在最初解的时候、示相转的时候,佛陀讲出四谛的相状,这个时候憍陈如比丘就称“解”。那么当下,在初转四谛的时候,憍陈如比丘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说“我初称解”。

在初转的过程当中就完全通达这个四谛法门,就真实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这个时候如来就印证憍陈如叫阿若多。“阿若多”翻成中文叫最初解,因为他是整个佛陀弟子当中最初开悟的、最初成就果位的一个比丘。这就是一个最早的僧宝的出现,叫阿若多。

“妙音密圆”,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地方只要是谈到小乘的修学,都是有迹门跟本门。从憍陈如比丘示现的迹门来说,他是观四谛,当然他观四谛是观生灭四谛。

四谛法门主要从声闻法来说,是四念处,主要还是无常、无我。他从四念处当中去观察他的五蕴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主宰性,因为它要怎么变你控制不了。

比如说,我现在要变好或者变坏,你身体要变得更健康或者变得更虚弱,你做不了主。你只知道它会变,但是怎么变是由业力决定。所以,从五蕴身心的变化当中,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来主宰,所以他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的最初证得是我空的真如,他只就是知道在整个根、尘、识当中没有一个主宰的我;但是根、尘、识本身是怎么回事、这个法是怎么回事、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声闻的迹门。

但是“妙音密圆”讲到憍陈如的本门,他正式证得圆通的。他不但是从四谛当中观察无常、无我,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他更能够观察这个音声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解释一下。

音声是个假相。为什么?因为它会变化。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假相,而被这个假相所转,那就是标准的生死凡夫,就从这个地方起烦恼、造业了。而一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人看到一个假相,他马上会做一个观照,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一段我们在前面的三卷半讲了很多,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会探本求源:怎么会有声音呢?它从什么地方来?

我们就顺着开始去找,这个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从嘴巴中来,嘴巴也不会讲,怎么会有声音呢?身体也没有声音啊!我们一直观进去的结果,得到一个答案,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谓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这个声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和合而虚妄地显现;当因缘消失的时候,它也就消失了。而它的本质就是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所以,他能够从相里面悟入到性,这是一个关键,破妄显真。

我们从它的表相而看到一个真实的体性,这个就是“妙音密圆”。“妙音”指的是它一个假相,这个音声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但是你能够回光返照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它的本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蕅益大师说,这里正是说明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循业发现。

说是怎么会有音声呢?音声的本质只就是一念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随着众生的因缘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你看,一个音声,一百个人去听这个音声,一百个人听到音声都不一样。这表示什么?表示音声这个法不真实。如果音声是真实的,每一个人听会完全一样,因为它是真实的法。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子,福报大的人听到的音声都是悦耳的,苦恼的众生听到的音声都是刺耳的。这个就是说明什么呢?“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因为我们的心性是受业力的熏习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我们能够从假相当中把心带回家,就是从妙音当中而悟入了密圆。这个是说明他成就圆通的情况。当然这个地方成就圆通,就不是阿罗汉了,至少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初地。

“我于音声得阿罗汉。”这个地方讲迹门,我最初是从佛陀的音声的教法当中而悟入了四谛法,证得我空真如,断除见思惑,证得阿罗汉果。这个地方讲迹门。“妙音密圆”是讲本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推荐】应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报造恶业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

二十四种入魔之因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脾胃虚应多吃9种食物

有脾胃虚弱一定要注意调养,调养好了身体才好。一般脾...

【佛教词典】金刚乘教

为密教之异称。金刚乘,梵名 Vajra-yāna,意为金刚不...

【佛教词典】弥光

(?~1155)。宋代临济宗僧。号晦庵,别号禅状元、光...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

素食是一种绿色慈善

素食对动物是一种慈善 今天的肉、牛奶和奶制品都已经...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问: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大安法师答: 佛...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

把仇恨写在沙上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

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善待别人

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