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智谕法师  2015/03/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譬如有人疑曰:“求生净土,是自求安乐,而舍众生于不顾。诸佛菩萨,大悲为怀,以救度众生为旨趣。所以我们应留娑婆,自度度人。”彼不知菩萨有二种,一种是得无生法忍者。一种是未得无生法忍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所谓得无生法忍,是已证无漏,已离业系,可以意生身或化法身游化十方。这种菩萨应当兴大悲,入秽土度众生。至于未得无生法忍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须常不离佛,一俟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度众生。

如我辈具缚凡夫,被烦恼所缠,罪业所系。纵发悲心,总是爱见。我与一切凡外,同等愚痴。若谓我留娑婆度众生,则一切众生当皆能度众生。既然一切众生皆能度众生,当是一切众生皆能自度。然则不须诸佛出世,更不须“我”留娑婆度众生了。故似我辈具缚凡夫能度众生者,一切具缚凡夫当亦能度我。

再者,我既不离业系,当然难保人身。如果随业堕入三途,又怎能度众生?或者有人说,地藏菩萨不是甘入地狱,不舍度生之愿吗?要知道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士,不取佛果,以大悲愿度一切众生。他老人家虽入地狱,却是大自在身。不是罪业因缘入地狱的。我辈愚凡,以罪业因缘堕入地狱,毫无自在可言。正如《维摩经》云:“自疾不疗,能疗他疾者,无有是处。”岂不闻,一旦落入地狱中,万劫不复。所以具缚凡夫,欲留娑婆度众生者,实非自度度人之道。

还有人说“法体本空,求生西方,实是舍此取彼,执著成病。佛法在于无生,为何反而求生西方?”智者大师回答说:“若谓求生西方是舍此取彼,汝不求生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夫不生不灭者,生西方是因缘生,因缘生实是无生。故往生实无生,无生是往生。非是缘生以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故智慧人,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故疑者只是自疑,非法有疑。我人应深达胜义,万勿生疑自误。

何谓资粮

现在谈谈何谓资粮。所谓资粮者,是言资粮位也。唯识宗判修道有五位,即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通达位。四、修习位。五、究竟位。亦名无学位。

第一资粮位。修大乘法,顺解脱分。换句话说,资粮者,是修习方便,在断除结使,修学正法。唯识判此在三贤位,即住、行、向,三位菩萨位。

第二加行位。修大乘法,顺决择分。以定慧力,加行决择。所谓顺决择分者,是顺大乘无漏道,亦即中道。决择者,即决择于无漏中道也。此已近于见道位。所谓顺解脱分顺决择分之“分”字,是“因”的意思。即是顺解脱因顺无漏因。唯识判加行位在四加行的地位,四加行是在十回向以后的暖、顶、忍、世第一义的四善根位。

第三通达位。通达位即住见道位。可知见道以前方便缘修,立资粮加行位。资粮位与加行位,乃修世间法。通达位以后,乃修出世间法。前者称贤位,后者名圣位。各家所判,不外本此。唯识判见道位的菩萨,在初地前心。

第四修习位。此等菩萨已住修道位。见真俗妙理,分破无明,分见法性。唯识判此等行人,自初地后心直至等觉位。

第五究竟位。亦名无学位。习气已尽,出障圆明,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言之即已成佛。

净土法门系方便中之大方便,以信愿行为资粮位。不须加行便可直入无为。以凡夫身,修信愿行,可与三贤四加同德。准此而论,往生极乐,即同初地。现在我们试将此五位,约配其他各教,以显净土法门之殊胜。不过此系大约而配,非是定配。因各家所判之教,略有小异故。先约小宗。资粮位若在小宗,修三观行。即修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加行位修暖、顶、忍、世第一。通达位即是初果见道位。

修习位即是二果三果人,包括断尽七十一品思惑,至七十一品思惑解脱道时之四果向人。无学位,即是全断七十二品思惑至解脱道时。证五分法身,子缚已断,果缚犹存,即证成阿罗汉。所以准小乘言,秉信愿行念佛,亦等三贤四加位。往生西方,即等初果。若约三乘十地而言,资粮位在干慧地。加行位在种性地、八人地。通达位在见地。修习位在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

究竟位是佛地。约配其余各教,以文繁从略。

净土法门之殊胜

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如何殊胜了。如《观无量寿佛经》云:“或众生有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之“念”字,非是口念之“念”,乃心想“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为苦所逼,不能提起观想)。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观想)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指出称名法门)。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当知纵是五逆十恶之人,一旦往生极乐,亦是位登不退。如此殊胜法门,诚不可思议。故世尊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世尊具大慈悲,说此微妙法门。而众生犹自怀疑,不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能不令人痛心?

《称赞净土经》云:“若人闻说是经,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所以我们应该生清净信,发深重愿,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万勿以我慢心,生偏邪见,生疑生谤。若生疑谤,不但自受苦报,若有闻者,闻谤亦复生疑,是因汝障其菩提心,断彼善根,则汝罪过大矣。佛于《称扬诸佛功德经》中说:“其有不信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而毁谤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

净业行人应须注意,临命终时,勿忧佛不来迎。但当深信切愿,持念弥陀名号。只要正念不失,命终之后定生佛前。若能见花见光,则已受宝池化生,决定无疑。有人说命终时,不见瑞相,便不得往生。其实不一定,须知信愿行正念不失,便是最好瑞相。寻诸经文,佛言,若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命终后定生佛前。故命终后生在佛前,非肉眼凡夫所能见,焉得定言不生?昔人一称南无佛,终成道果。何况吾等日课持诵?释迦无诳语,弥陀无虚愿,行者万勿自致疑惑。古德云,行者万勿自疑,佛迎不迎?往生不生?若起此疑,当真不得往生矣。因为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佛既未说,莫作他计。应坚决相信:信、愿、行,为往生三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横截诸恶趣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一念的皈命决定可以得救

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往生这一事总是产生不了信心,觉得往...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 来念佛的人...

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

一位母亲一生中撒的8个谎言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

诽谤弘扬正法之僧有何果报

问: 请问师父,如果有人恶意诽谤弘扬正法之僧,这有...

【佛教词典】厌及如理胜

【厌及如理胜】 p1276 集异门论二卷十四页云:复有二法...

【佛教词典】四种恶人

(名数)律家所谈,乐语他误人,乐说邪见人,口软心恶...

圣严法师《用平常心应试》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忏悔的真实义是什么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

迷信咒语的人

有一个愚痴的人,每天都闷闷不乐!邻居看他这么不快乐...

一切又回到起点

有两个男人,一个富可敌国,但身体羸弱,另一个身强力...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大安法师: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 以下论理事: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

王痴头往生极乐

清末的时候,有一个很笨的人,笨到什么程度呢?生活不...

能受气,方成器——曾国藩磨练李鸿章的启示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

业障深重要念什么佛

问: 业障深的人应该念什么佛? 宽见法师答: 不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