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律航法师  2012/06/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曰《阿弥陀经》;一论即《往生净土论》。三经以《无量寿经》为根本,《观经》为演绎此经之观想行,小本乃此经之缩写,《往生论》系集此经之精华。净宗行人,于此大经宜谛观审思,决志修持,必定“万修万人去”。然而今世“念佛人如牛毛,往生者如麟角”,此何故?未读此经,不知弥陀因地愿行,果地成就,及其摄引十方众生往生彼国之慈悲方便故也。试观我国人为何尊重孔子,因人人曾读《四书》、《五经》及孔子家语,识知孔圣伟大故也。又国人为何敬仰关公,因有《三国演义》流传民间,人人知其忠义,遂生恭敬故也。今之念佛行人,少读经教。纵然读经,又只持小本,对弥陀“所行”、“所成”、“所摄”,知焉不详,于是信不真,愿不切,行不专一,又何怪念佛者多,往生者少,辜负我佛一片慈悲,可叹!可叹!今为使诸仁者了解全经意旨,作进一步研究,便生信愿行起见,谨将全经要旨,分作八节说明如次:

一、明信佛智。即对佛的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须生深信,不得怀疑。如经中所说,若有众生不了佛智,于佛胜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命终之后,生彼边地,寿五百岁,不见三宝,无由修习善本。故知对佛智慧生疑惑者,为失大利。古德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如大海,唯信为能入”、唯识家说:“信摄善法者”,这些尚属一般理论,若依净土宗说来,只要深信切愿,称念佛名,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话乍听起来,似难深信,但细加研究,确有至理,且以此证诸古今往生事迹,历历不爽,此何故?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故也!此一法门,甚深难测,等觉菩萨,略知少分,其余声闻缘觉以下,难思难议,唯深信而已。故经中说:“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明信佛智才可得度。

二、广发大愿。净土三经虽均赞净土,可是各有各的重点:《观经》侧重观,小本偏重持名,此经则著重发愿。试看经中详叙弥陀因地--法藏比丘发四八大愿后,历劫修持,而其所行、所成、所摄,无非出自愿海。彼佛以愿力成就一切,摄引众生往生彼国,众生以发愿求生彼国,佛愿生愿,协同一致,如函盖相合,如水乳交融,感应道通,决定有愿必遂。此经说三辈往生,无论上中下辈,均须发菩提心,故知发愿之重要,高于一切,应当处处时时,照顾愿心,唯求愿生西方,成佛度生。

三、一向专念。《阿弥陀经》重一心不乱,此经重一向专念。一心不乱之意,《阿弥陀经》已有详明,今讲一向专念。一向者,约时间和空间两层解释,以时间论,即自始至终,绵延不断也;以空间论,即对准一个方向,绝不偏差也。专念者,专心系念西方极乐世界求愿往生也,经中说: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圣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我常听到一般念佛之人说道:“我已念佛几年几年了,总未能得到一心不乱,恐怕不得往生吧!”言下大有无限疑虑之意。一心不乱之境界固高,但不容易念到,而易生退转;若平日一向专念,不问一心与否,亦不问往生品位高下,但尽此一生,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当决定得生。永明祖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最稳当最可靠的良策。

四、修诸功德。净土门中,分正行与助行,念佛为正行,其余六度四摄等为助行,念佛固然重要,修诸功德亦决不可少,念佛与修功德就犹如鸟的双翼,很多人不了解念佛法门,以为念佛的人,只要念一句佛号求生西方,别的如布施呀!做功德呀!看经书呀!……种种都不要了,这是天大的错误。我们念佛行人,必须正助兼修,力改前非,若存心诽谤念佛行人,拿此来作攻击的口实,当造无间罪业,不可不慎。试看本经说法藏比丘发过四八大愿之后,亦尝“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才得成就庄严净土。又此经说,三辈往生,其上辈中辈者,皆要修诸功德。不过这里所须注意的,即虽修诸功德,仍应一向专念弥陀,才得往生。

五、至心回向。所谓至心回向,是要你以至诚心,恳切回向所修功德,不是叫你随声附和念念回向文而已的回向。回者回转,向是归向。细分来说,共有四义:

(一)回因向果:念佛为因,往生为果。

(二)回自向他:己要得度,先发心度人,将所修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三)回小向大:回小乘自利行归向求愿上品往生,成佛度众。

(四)回事向理:将事相的三业念佛,回向于理性的一真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若拿记账来比喻,念佛如记流水账,回向如结总账。印光法师说得最透彻:“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成佛之果,不使直为人天之福而已。”故须将平日一念之善,一行之益,悉皆回向法界。回向时须发至诚心,才有大功德,如此经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其国,即得往生。”故知至心回向,是非常要紧的。

六、唯求往生。唯求往生与发大誓愿有分别。发宏誓愿是广义的度己度人,唯求往生是专一的求生净土。我们平日无论动静语默,时时刻刻,都要检点一心,唯求愿生西方净土,久而久之,自然生起欣求之心,由于欣求往生西方,遂激起厌离娑婆之念。经中佛语弥勒:“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夏莲居会集本)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之本。能作如是想者,对世间名利自然淡薄,亦不生烦恼,可说是获益无量。你们不信,请自己尝试看!久而久之,自会明白。复次能唯求往生者,信愿行三,自然真切。

七、拯济群萌。群萌系包括有情的动物和无情的生物而言。何以能拯济群萌,这就靠以无分别智,行平等慈悲,若有分别心就不能达到平等一例了。佛法教人以平等心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是予乐,就是要人不分亲疏,一律以三轮体空,平等施与欢乐;悲是拔苦,同体大悲者,即是视众生之苦,好像自己的痛苦一样而拔救之。有此等大慈大悲之精神,才能拯济群萌。不但如此,即一草一木,亦不得无故折伤。古有草系比丘故事,说一比丘遇贼,遭贼洗劫之后,被用一根生草系缚,此比丘因不愿挣扎脱逃,致生草断折,宁愿站立终日,由此可知佛教拯济群萌,系将有情无情均包括在内。至于乱杀生灵,教内绝对禁止,昨日讲经时已有详言,今不赘说,实在应有平等普济之怀,这才与阿弥陀佛愿心相应。

八、圆成佛果。《华严经》四十卷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彼经含意,盖谓证得“智同诸佛”的等觉菩萨,当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才能即生圆成佛果。《华严经》广博渊深,系佛为诸法身大士说成佛之法门,素称诸经之王,而今此经却是《华严》之缩影。何以故?试观此经序分中叙此一法门开演之际,十方世界不可称计菩萨摩诃萨一时来会,随喜大法,便可证明所说非妄。又此经常说,十方世界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得蒙授记。可知此经乃接引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机,其他各宗竖出三界,需时久远,唯此净宗带业往生,一生成办。若想一生圆成佛果者,于此法门,须力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佛教移民学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

善导大师: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佛教词典】于已清净见难成办有五种

【于已清净见难成办有五种】 p0754   瑜伽二十卷十八...

【佛教词典】羯磨疏获闻实唯宿庆

亦名:业疏获闻实唯宿庆 子题:桑榆 戒本疏·释戒经序...

一位海鲜餐厅老板的果报

我有一位莲友的爸爸,开餐厅,这位莲友跟我共修十几年...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

地藏经消业障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在忉利天为母说...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道宣律祖传记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