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始信参禅输懒惰

2015/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始信参禅输懒惰

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在没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前,跟随百丈禅师修道。在百丈禅师门下,他仅仅是为僧众做饭的典座。多年的劳作,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后来,南方来的司马头陀请百丈禅师推举一个弟子到沩山做住持。百丈推选了几个弟子,司马头陀却不满意。百丈最后请出了做典座的灵祐禅师,司马头陀一见到灵祐就说: “这个人正是沩山的主人。”灵祐禅师以此成为沩山住持,面且成为禅宗沩仰宗的开山祖师。

慈受(1077——1132)禅师认为,修行并不是莫测高深的事情,你所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当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将它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做到心无杂念,也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就是修道。如果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却想着其他的事情,妄想心障蔽正念,便与道相违了。

当有僧人问大殊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工否?”慧海禅师说: “用功。”僧人问: “如何用功?”慧海禅师淡然地说:“饥来吃饭困来眠。”佛法无用功处,当你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够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情做好,你当下就是佛。

慈受怀深禅师《家中四威仪·坐》云: 家中坐,一室寥寥是什么?灵光一点甚分明,何必青山寻达摩?

身处居家,常行禅坐,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修禅方式是在家居士修行的至高境界。慈受指出一个修行人,处于寂寥无人的斗室中清修,也不会感到寂寞。他有一个信念:得到清净自性。行者经过修行,心头灵光乍现,他就离明心见性不远了。修禅者才醒悟:禅并不一定是坐,而是一种内心观照。

长久以来,很多人为了明心见性,一直心外求法,尽管空费了许多草鞋钱,却一无所获。一旦见性成佛,他才当下醒悟:当自己自性觉悟了,也用不着行脚云游,寻佛问祖,求得像达摩禅师这样的名师开示了。

其实,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外在环境的喧闹或宁静,都不是修道的障碍或助缘。一个真正的道人在悄无声息的宁静环境中能够心不外求,安心修道;在尘世喧嚣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够做到“心远地自偏”。在很多时候,嘈杂纷扰的环境还能够成就一个人修行。世间真正的宁静, 不是外在环境的喧嚣或宁静,而在于内心的清净无染。只有内心清净了,纵然身处红尘火炉中,也是无限清凉的胜境。

正如慈受深禅师所说, 当我们在家中修出这份宁静时,就会“灵光一点甚分明”,这时候,“何必青山寻达摩?”这适用于面对一室寂寥,也适用于每一个当下。须知,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也恰恰是绝好的修行道场。

《家中四威仪·卧》云:家中卧,展脚缩脚皆由我,若能一觉到天明,始信参禅输懒惰。

卧即睡眠,对于一个人来说,睡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长期睡眠不好,该睡觉的时候想入非非,无法入眠;在工作的时候则会头昏脑胀,无精打采。这种现象是一种颠倒业障。佛教主张一个修道人要减少睡眠,精进道业,非是不要睡眠 ,倒是很多有成就的禅师,常常禅观度夜,能在禅定中修养身心,从而保持旺盛的精力。

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很多人都有失眠的毛病。这些人长期被失眠所困扰,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了家庭和工作。有的人还为此引发心理疾病。为了唤起民众对睡眠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还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

在一般人看来,睡眠是修行的障碍,在慈受禅师眼中,却将懒惰睡眠看作是比参禅更有效的修行。禅师指出,在家中睡眠时,伸脚缩脚都任运自在,想伸脚时就伸脚,想缩脚时就缩脚,一切都由自己做主,这就是一种修行,也是得大自在。禅师认为,修道人身体健康,运动自如,睡眠充足,是修道的保证。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瘫痪在床,自己不能行走,而连伸脚缩脚这样的小事,也不能自己做主,一个人到了这种境地,无法修行,有时就是连保命也成了问题。

慈受禅师认为,一个人若能够伸脚缩脚由我做主,能够酣然入梦,一觉安眠到天明,这本身就是禅。这种在别人眼中看来是懒惰的事在禅师看来却远胜于坐禅修定。为何如此说呢, 因为禅本自然, 生活中的穿衣吃饭、拉屎放尿等一切活动, 无一不是修禅的实践。睡眠也不例外,如果睡眠好了,无论是诵经礼佛,还是坐禅修定,都能精神饱满,从容应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若是睡眠严重不足,平时就会精神萎靡不振,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无从提升修行的效果。因而禅师说“始信参禅输懒惰”。

行、住、坐、卧四威仪是一个佛子必须具备的基本仪则,具备了四威仪,佛子才不损威德,具足庄严法相。慈受禅师则从四威仪中悟出其中的禅法奥义。现代的修行者若能在行、住、坐、卧时,常以禅师的偈语指导自己的修行,则会促进自己道业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

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

莲池大师(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兴念佛法门的...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

【佛教词典】刬子禅

禅林用语。指空解一切之禅法。刬子,即锄头。谓徒然铲...

【佛教词典】简言

因明用语。即简别之言。又作简别、简别语。即因明对论...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

造佛塔胜报缘起

有一次,佛告诉阿难:我现在在大众当中,简要说明造塔...

不原谅别人就是不原谅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

印光大师有关放生的开示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念这个咒可以给菜地除虫

今时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种菜、种花生了虫,...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