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明生法师  2015/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遇到问题,很多人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于是想要改变别人,改变外面的世界。这种生活态度,很容易让人满怀责备、抱怨与争斗。

佛教里面讲争,喜欢用另外一个字—— 诤。这个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落在了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等等之中,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你的心就不寂静,就是内心的“诤”。

因此当你遇到问题,兴许你不讲话,你不跟别人用口舌去辩论,但是内心是有诤的,这样你就无法清楚地分析问题。只有觉察到自己内心的“诤”,把问题的根本引向自我,才能避免对外境的抱怨与责备。慢慢地,境随心转,你的生活就会慢慢远离抱怨、争论、斗争。

老李跟父母同住,大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他听说寺庙里的和尚们,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老李便好奇地前往一个寺庙请教,“小和尚,你们为什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老李正感疑惑时,忽见一位和尚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过去,扶起他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擦的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跟着跑进来带着歉意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没有告诉您大厅正在拖地。”被扶起的和尚则愧疚自责,说:“都是我的错,只怪我自己不小心,走路太匆促了。”

前来请教的老李看到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推荐】争吵是灭亡之源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投...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

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学习佛法,应当向善知识学习。过去有一头驴子,它的主...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亚洲人心目中,他...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佛教词典】雪窦

(一)(834~905)唐代僧。河北人,俗姓李。号常通、恒...

【佛教词典】同心结

即以纽作绾结,而使结之两端入于中心一处之结法。一般...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一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请合掌...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

一张长条桌的启示

在某次法会的因缘,担任机动组的职事,繁重而忙碌的出...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