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太虚大师  2015/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只因吾人迷逐幻影不自觉知,将自己本来现成的佛理抛在九霄云外,好像佛是佛人是人,斩然截成两橛,似乎佛法与吾人没甚关涉,一讲到学佛便好像是一件希奇古怪不合人情的事,这就错了!现在分四层来讲:

一 何谓佛教

佛者、梵语佛陀,汉译为觉者。故佛之一字,即指一对于宇宙及人生之迷梦,乃至一切世出世间万法之迷梦,能够澈底打破而得大觉大悟之人。由此大觉悟人说明宇宙万法之真理,并说明此真理人人皆可悟到,又为之创设种种能够悟证真理之方法;由此种种方法是佛所施设之教法,故合称为佛教。吾人若能确信其教法,依教奉行,必有解悟真理实证真理之一日也。

二 佛教之内容

佛是觉悟者之义,其所觉是宇宙万法之真理,而此真理及万法乃人人心中所同具;祗以一向迷却本来,不能调和聚集令其显现了达,故流转生死系于业苦莫能自拔!佛教、即为此一大事而立教者也。其内容,以佛、法、僧三项为主。法者、轨持之义,谓能轨范任持一切事物故。僧者、清净和合众之义,一心照了一切法,一切法集显于一心,相融摄无碍故。又佛者说法化导于僧者也,法者由佛施设于僧者也,僧者依法修行于佛者也。非佛无以有佛教,非法无以成佛教,非僧无以持佛教,故佛教之内容必具佛、法、僧三者。

三 佛教与吾人有何关系

吾人心之自性是灵觉的,若非究竟正觉之佛,无以悟吾人心觉之自性,未免恒为迷失本性之人。又吾人觉性是遍照法界万法的,若非佛法遍明法界一切法,则无以显吾人性觉之相。又觉含法界,万法唯心故。吾人的体用性相,是法界万有调和一如的,若非佛法之僧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则无以全吾人性觉之用。故若非佛教,则吾人便失其为人之真价值,而吾人之体相用一切皆失。以此、可知佛教与吾人关系之深切矣。

四 吾人因何要研究及修持佛教

吾人向来因迷亡其真价值,致体相用一切隐没,不能现前施行自在,而从此迷惑造妄动之业,感牵缚之苦!故吾人欲脱苦须净业,欲净业须破惑,欲破惑须悟得其真价值;明体达相以全其用,此则除佛法莫能为功也。故吾人当研究佛所说之教法而了解其理,由了解其理更进之以修习行持,乃能实现吾人之真价值也。

依此四端,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

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问: 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星云大师《学佛的次第》

第一篇 信解行证 壹:前言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深...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凡夫的福报是不自在的福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家,其实就是道场;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

【佛教词典】一虮

(杂语)数量名。为隙尘之七倍。俱舍论十二曰:积七牛...

【佛教词典】常陆天德寺语录

凡四卷。详称月坡禅师住常陆州岱宗山天德寺语录。日本...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

禅与心理健康

有禅的大智慧,就能心灵健康无烦恼,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是这样吗

问: 有人讲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

五种排毒食物

环境污染、电脑辐射、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体...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这两个思想的交互应用的...

三种供养佛菩萨的方式

在《地藏十轮经》上,佛说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

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