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南怀瑾老师  2016/0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做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佛法教我们一件事,八万四千法门只教我们一件事,就是如何证到自己真正无我,那就成功了。这很简单,修行只修行一件事,修到真正的无我。既然无我了,我当然不须要佛度呀,我本来就是佛嘛!佛有这个度人之相,佛就着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够悟道,就是无我,就没有被你可度之处。

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须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求上天的保佑,菩萨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萨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么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么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萨与你中间的电线、电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杀人放火,然后说,菩萨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众生他可以度的,众生都是自性自度。

整本《维摩诘经》里面最重点的重点,是告诉我们:佛法就在这个世间,我们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赖别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为外力仅是方便法门,非究竟法门。所以究竟法门必须要自度自了。

下面一个重点告诉大家,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们信宗教,请神帮忙,统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他力能够帮助你的。学生求老师,请老师帮个忙,我说办不到。我是你老师,也帮不了你。有时候请妈妈帮帮忙,也做不到。肚子痛,求妈妈帮我痛一下,可能吗?不要说妈妈,上帝也一样做不到。

人要怎样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则天助。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中国特有的经验,唯有自己先站起来,自己帮助自己,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这个天,就代表他力给你的感应。来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应;有感就有应,所以自己能够自力站起来,“自天佑之”,那么上天才能感应你。自己如果站不起来,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会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干了!只好让你永远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

学佛的三个首要问题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佛体会。第一,佛是什么...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圣严法师《缘的种类》

缘又可分为四种: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是...

佛学常见辞汇(六画)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思慕净土,莫再彷徨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轮转。生而为人,...

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

奉献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钱

现在的人一提奉献就怕。1993年我曾经遇见过。那时出去...

【佛教词典】经木流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经流。于经木上写亡者之戒名、法名...

【佛教词典】无真阿罗汉

【无真阿罗汉】 p1072 瑜伽七卷十页云:或于自身、起阿...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

【推荐】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赞誉诋毁皆有前因

赞誉或诋毁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木师与画师

从前,北方有一位技艺巧妙的木师,用木头雕塑了一个相...

跌倒也可以获取成功

有个渔王非常苦恼,就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革除习气

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极乐邦——截流大师的故事

《净土圣贤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区...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