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大安法师  2024/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莫贪旧游,前途永失。”这是开示无朽珍惜光阴。无朽是这个群体当中为头的,对他的要求显然就更高。

“尺璧岂宝”,尺璧就是直径一尺的那个大璧——大璧就是很好的玉器,一般用尺璧表明这个东西很珍贵。一般古代的玉器都作为祭祀之品,那些达官贵人身上也要佩玉。虽然这么珍贵的尺璧,但是跟一寸光阴相比,还不如光阴来得更为珍贵:寸阴当惜。

一寸光阴,实际上这个时间就是生命了。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平均寿命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你把它分解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一百年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你说活一百岁都很难,一般人的寿命,日子也就是二万到三万天的时间。你过完了一天,就迈向了坟墓一天。所以这个时间就是生命。

那这样的一个生命,时间怎么爱惜?体现爱惜的行为就是要全身心的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在念弥陀名号当下,信愿的光明就灿烂炽盛。关于这一点,彻悟大师也有一段比较详细的开示。这段开示,我们净业行人好好要观照一下,讲得非常恳切,也非常有道理。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

“世间最可爱惜的莫过于光阴。”你要爱惜什么?不是爱惜金钱。连那个“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这样的宝都不是珍宝——跟时间相比,更何况一般的金钱。

那为什么要珍重精神、爱惜光阴呢?我们当下这一个念头——这一念,实际上就是精神,这个精神落在哪一个法界当中很重要。因为十法界都是由念头决定的:我们当下这一念头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佛法界就现前了;我们不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九法界现前了。如果我们念五戒、五常,只是人法界;如果贪、瞋、痴现前,都是三恶道的法界。

所以你只要动一念,就是十法界的种子现前。你对这一念的精神还不要珍重吗?那十法界当中最好的法界是佛法界,于是念头落在佛号上是最珍贵的!

再就是我们每天做晚课都会念《普贤警示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所以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怎么能不爱惜呢?如果知道这个生命的能量——精神——值得珍重,就不要随便地使用。

不能随便使用,怎么使用好呢?就是念念执持弥陀名号。如果知道光阴不可虚度,那么就每分每刻都要熏修净业。这是对精神和光阴的最好投资。

如果你放弃弥陀名号不念,而去从修行的角度修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贤的方法,那么这都是什么?这就叫浪费的用精神。因为你修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法,还没有到达佛法界,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这叫浪用精神。也就等于你的精神本来要做一个最大最好的事情,但你没有选择好,得到的收获很小。就好像你一把千斤之弩可以射得很远——射重大目标的,但是你却为一只小老鼠来发机了。大炮打麻雀了,这就是你不值得。

修三乘圣贤的行持都是浪用精神,更何况你用这个精神来造六凡法界的事业呢?那你看看,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天天就是办公司,想到当官,想到做世间的东西,那站在一个净土圆顿的立场来看,那都是叫浪用精神了。

如果放下念佛往生净土的净业不去修行,你就追求那些声闻、缘觉的果位,这也就是虚度光阴。这就比如你有一个无价的如意宝珠,你把它换几件衣服、几顿饭吃一样。

你追求声闻、缘觉、权教的果位都是虚度光阴,更何况你追求世间的人天福报——有漏的果报,那更是虚度光阴。所以要在这个层面认知我们有限的精神、我们有限的光阴投注在哪一方面。就是要投注在阿弥陀佛名号上。

你能够一心一意念弥陀名号,心就专一,一专一,跟阿弥陀佛就容易感应道交。你的修行能够一门深入,能够精勤不已,你这个净业就容易精熟,就容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一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很快成佛。这才是对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的方法。

觉明妙行菩萨又提醒无朽“莫贪旧游”,就是不要贪恋原来的修行。因为他原来喜欢修道家的功夫,告诉他:“你不要再回到原!来修行的路子上。如果这样,你就会放下信愿称名,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今世不能往生,那你未来的前途就堪虞哟!你往生净土的前途就永远失去。”

因为你不能往生极乐净土,想得人身都很难,一到三恶道里面去就不知道多少劫才能出得了头的。所以莫贪旧游——“前途永失”。一定要珍惜光阴,正念弥陀,成办净业。

·《西方确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预知要往生,但为什么没走

问: 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

十里山坟,就是阎王的催命信

看了(祭奠亡人)这一幕情景,我们净土行人就得要想到...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因机施教,广立行门,综计有八...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佛教词典】一异

二者相同为一,二者相异为异,不论偏于任何一方皆有所...

【佛教词典】能施辩才

【能施辩才】 p0895   瑜伽三十七卷六页云:能施辩才...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

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

择正业而活命

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 远离杀业,就是不杀生,不...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关于僧人还俗问题三则

告青年苾刍(比丘)之还俗者 近年以事变纷乘,居各种地...

供养鬼神,能给你免灾难吗

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12条小故事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问: 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

昌臻法师《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 今天下午想讲的问题是《地...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 第...

西兰花和胡萝卜比猪肝更护眼

很多人为了明目而经常摄入猪肝,还有不少幼儿园规定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