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2016/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中有一摊是杀猪卖肉的,这位屠夫每天在市场卖猪肉,看到许多人进入寺内,出来的时候都是满面笑容,觉得很奇怪。

有一天,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跟随众人进入寺院。

原来是寺庙里的师父在讲佛教故事,由于他从来不曾听过因果故事,第一次听到不免觉得很有趣味,从此以后每当生意做完,他就进去寺内听师父说故事。

因果故事听多了,他渐渐明白“善业善报,恶业恶报”的道理,于是对自己杀猪这件事感到内心不安,最后便不敢再杀猪了。他不杀猪以后,因无肉可卖,无法作生意,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去请示师父。

师父知道他学佛的因缘快成熟了,为了教化他,就拿给他一盒蒺藜种子,叫他回去种植。布种的方法是分两区,一行一行的播种,其中一区不必灌溉,另外一区要天天浇水,而且这两区的每一行路每天都要走一遍。师父只教他这样做,也没对他说明是什么原因?

屠夫因为相信师父,回去后就真的依照师父说的方法下种,每天一区浇水,一区不浇,两区的每一行路都走过一遍。经过几天后,有浇水的这一区开始发芽了,没浇水的那一区却依然没有动静。再经过一段时间,浇水的这区长得很快,又很茂盛,但是因为所种的蒺藜是一种有刺的植物,所以慢慢地他就感觉在走这区的时候,常常会被刺到,而另外那区因为没有浇水,虽然也有发芽,但是长得很慢,所以走起来就不觉得怎样。又经过一段时间,没有浇水的那区走起来,依然是很自如,但是有浇水的这区已经无法走了,因为太过于刺人,所以只能够用跳的方式经过。

有一天,师父问他说:“让你种的东西,现在变成怎么样了?”

屠夫就将情形一五一十的向师父报告。

师父听了,笑著对他说:“这就是一种体验,有浇水的这一区,因为天天灌溉,帮助生长,所以就长得快,早结果,会刺人。好比你天天杀猪造杀业,所以就有机会让恶业种子早日成熟,早受恶果。那一区没浇水的,就比喻是一个人虽然也种了恶因,但是只要暂时不让它有助缘,知道赶快学习佛法,布施、持戒行功立德,以后纵然有果报,也会相对转轻。所以,你应该趁早信佛学佛修行,以免将来恶果现前,那就太晚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恶决定有报,一切众生所有的果报,必然是由于业力所招感,有某种的业因,就会招感某类的果报,为善得乐,作恶受苦,这是世间的正见,也是正确的因果观。一个人不断的造作小小的恶业,渐渐就会积成大恶;反过来说,虽然只是小小的善业,如果自己能时时生起欢喜心,小善渐渐也会成为大善。

佛经中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我们不要以为造业,眼前没有受报,就对善恶业报发生疑惑,一个人只要造下业因,缘熟必然感果,今生不受报,来生不受报,就是千千万万生,业力照样存在,只要因缘会遇,还是要受报的,而且依自己的业力,来决定自己的果报,依佛法来说就是“自作自受”。虽然因果不昧,但大修行者得证菩提,不畏因果,还果偿报,犹如儿戏,无有痛苦。

佛菩萨见到众生受苦,虽然有代众生受苦的悲心,但只能教导众生如何灭苦的方法,众生还得靠自己去修持,若是自己不能离恶积善,不能努力改变不正的心境或行为,任何人是无法代替受苦的。如果自己能了知因果,精进修行,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突破障碍,慢慢变好、转好,这就是受到佛菩萨真正的加持。

有些众生不明因果,错误的以为拜佛求神,就能得到庇佑而消除业障,这是迷信。须知众生无始以来长处轮回,为因果所缚,心随业转,随业报果,此唯有学佛修行从因入果,积善离恶,将凡夫行为修正而符合佛陀所立之行条,方能转换因果,善因先熟,福报增长,而令恶业无位显报,推之于后。所以,我们对因果业报要有正确的见解,时时远离恶行,行持善业,好好珍惜此生,依法修行,使自己的前途更加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

向佛要钱

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

极乐也是梦幻泡影,是否就不值得求往生

《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理上的确是这么个...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燕窝:燕子的代价与无言血泪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时候,才去建自己的窝。第一次建好的...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

杀生戒解说

杀生戒: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

犯邪淫而找不到工作

任何疾病,包括你的事业,找不着工作都是有因果的。...

【佛教词典】感应道交

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

【佛教词典】风大

(术语)四大之一。造作物质之四元素之一。动为性,长...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

惟贤长老:如何做人

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贤长老应邀到北京进行为期...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

蕅益大师: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按选佛谱分十五门,第十四、净土横超门,明四土九品位...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喝茶的八戒

喝茶需讲究八戒!喝茶能强身健体,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慧律法师《修行人的通病》

诸位法师、诸位新戒子:   大家阿弥陀佛!这一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