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  2016/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我们皈依三宝了,成为佛门弟子了,那么就应该用佛法规范净化我们的身心。因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是我们众生最粗重的身心过恶,我们要防非止恶,要断除它。因为这五种过恶把我们引入歧途,招惹灾难,导致苦轮。所以佛教诫我们首先要断除这五种粗重的过恶,怎么办呢?就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样我们才能够断除恶的气氛,才能吉祥如意,消灾免难,心地光明。

没有恶的气氛,得到诸佛护念。所以皈依三宝了,就预示着受五戒。佛门弟子再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那就显然和自己的身份相违背了。恶的气氛不断除,我们也不能得佛法的利益;断除恶的气氛,才是我们真正的皈命依靠处,断除这五种过恶是我们在家居士最基本的修持。

三皈五戒,就是我们不受五戒也得守五戒,也不能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如果我们受了三皈成为佛门弟子了,再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那么我们纵然皈依三宝,也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出苦得乐,因为我们心上的过恶没有断除;心上的过恶断除了,恶的气氛断除了,心地光明了,没有危害性了,自然诸佛护念,吉祥如意,消灾免难。所以我们要发心皈依三宝就要受五戒,若不受五戒,说我现在做不到,或者我不受,那意思是你没发这个心,没发这个愿,就像这个庙似的,周围没有墙,那么人就可以随便进,好人坏人都可以随便进,僧众就得不到保护,恐怕就要发生问题。

所以我们接受了佛的五戒法,再想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自己心上就不允许了,所以能防非止恶。如果我们不敢受,或者有所顾忌,那还是给我们自己开方便门,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杀生,还可以偷盗,就不能防非止恶,就像我们这个院子似的,没有院墙,谁都可以进,那么我们的道场就会受到破坏。

当然受菩萨戒,如果能发大心,我们就可以受,不能发大心不能实行我们就不必受。既受诸佛戒,则入诸佛位。当然,不是说永远不受,以后觉悟了,还可以受,还可以修行。

因为我们心上有无明妄想,这就是生死罪业,我们学佛就是用佛说的法来降伏其心,来治理这个心。佛在经里说: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法是治心的,我们不用佛法来治理我们的心,纵然说发心学佛也是徒然。妄心得不到降伏,心得不到治理,就不能出苦得乐,不能出离生死。生死在心上,用佛法来降伏其心,来对治我们的无明妄想,这就是佛法。除此以外,都不是佛法。佛只讲一心,除了一心更无所有,一切唯心造嘛,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酒戒

问: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不饮酒戒? 慧律法师答:...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

怀孕时可以念什么经

问: 请问师父,我现在已经怀上第二个孩子三个月了,想...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堪比牛奶的花椰菜

花椰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

夏日排湿祛毒的十六种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闷热潮湿的夏季,今天为各位爱美的朋友...

念这个咒可以给菜地除虫

今时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种菜、种花生了虫,...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下面这一段庚二,诫劝,作一个告诫跟劝修。这当中有两...

【佛教词典】羯磨疏一部略开三分

亦名:羯磨一卷略开三分 子题:羯磨序分、羯磨正宗分、...

【佛教词典】共业不共业

【共业不共业】 共业,谓众生共通的业因,能招感自他共...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

圣严法师的三个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

尊重,从记住名字开始

面对一大堆人名,人们最关系、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他自...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要想修行,必须先清净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

圣严法师: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著...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

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有一位养牛的人,他养的牛,乳汁特别多,他觉得自己养...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