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宗舜法师  2013/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业果不虚,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为诸行无常,命运可以改造。改造的途径,即是修习善业。所以《十善业道经》中,佛对龙王说:“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那么,佛教和其它宗教相比较,业力说有什么特点呢?印顺导师在《佛法概论》中,将佛教的业力学说跟其它宗教的神创说相比,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依自力而非靠他力。人生的命运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外在的力量——神决定的,也不受神的支配。

第二点,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而神教则认为,神创造了人,人与人的差别是天生的。但在佛法看来,人没有天生的差别,人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命运,只不过是随着自己的业力决定的。人生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无常变化的。

第三点,前途是光明的而不是绝望的。从业力的角度来看,众生随着自己的业力,未来前景总是光明的。而神教却认为,一个人行善,就会永远升到天堂,如果为恶,就会被打入地狱里去,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佛教则认为,即使是地狱道的众生,一旦业报受尽,只要能行善业,同样可以再生天或往生佛国。

第四点,是善恶有报,勿用怀疑。即一个人所造的善恶业必定有乐、苦之报,只是成熟的时间有早有晚。

可见佛法世间因果观的核心是业报轮回理论,业力说正是佛教的独有的特色。

既然明白了业力学说的原则,我们自然就会按照“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去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行十善业道,能够使我们获得种种殊胜的庄严:

能够做到不杀生,即可感得长寿无夭、不为人害庄严;

能够做到不偷盗,即可感得财宝最胜、集佛法藏庄严;

能够做到不邪行,即可感得家人贞顺,不为人污庄严;

能够做到不妄语,即可感得离众毁谤、所作必成庄严;

能够做到不两舌,即可感得眷属和睦、同乐无诤庄严;

能够做到不恶口,即可感得众会欢喜、言无违拒庄严;

能够做到不绮语,即可感得言不虚设、方便断疑庄严;

能够做到不贪欲,即可感得信解坚固、具大威力庄严;

能够做到不瞋恚,即可感得得无碍智、诸根严好庄严;

能够做到不邪见,即可感得生正见家、具菩提心庄严。

有这样十种庄严,我们的生活当然是真正幸福的了!更何况依此而行,“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可见十善业道之法,也就是成佛之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

种种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恶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比丘们开示...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问:大士寻声救苦,是救于果者也,何以世间仍有许多苦...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佛教词典】有学见迹

【有学见迹】 p0548   瑜伽二十九卷十一页云:彼于尔...

【佛教词典】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

(经名)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之略名。是亦佛灭后...

何谓「世间食」与「出世间食」

世间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抟食、见取...

母亲的一生为你做了什么你知道吗?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

诵哪部经回向给父母最好

问: 父母不在本地,诵哪部经回向给他们最好? 仁清法...

星云大师:行善与教化

今年一九九九年,我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出家生活,假如...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

云居山竺慎师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你要是见到境界,也不能生欢喜。一生欢喜也同样找麻烦...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等待的结果只有放弃或亡。 两...

成佛就在今天

禅师沉默许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当时听了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