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将降祸于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

南怀瑾老师  2016/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将降祸于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

老子曰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样,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我们中国人说,一个坏人还没有受到恶报,是因为他“恶贯没有满盈”,等到坏事做得满盈,如拉弓一样,“啪”的一声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个道理的,也就是为什么好人没见到好报,坏人也未见恶报。西方人也说,“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中国人则说,“天将降大祸于斯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所以有时候得意不是好事,上天可能是要毁灭你,不然不会给你这么好的福气。

人不如意时,反而不会昏头,而恶贯则容易满盈,所以“天之道”像张弓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弓对准目标射,太高时要往下一点,太低也不行,要拉高一点才能射到。“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就那么公平,你这里多了,他一定给你拿掉一点,少了又会补上一点。所以,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老子讲的“执大象”,是天下的大道理,讲正面的道理。老子这本书又称《道德经》,道德没有学好,反而学成了反面,那就坏了。老子所讲的是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则,同时教人看通因果,强调因果律的可怕,所以要注重道德。

举例来说,花快要谢的时候,特别好看,尤其在台湾经常可看到的昙花。昙花是晚上开的,当它开到最盛最美的时候,就开始萎谢了。因为昙花谢得很快,这个现象最明显,称为“昙花一现”。其他的花也是一样,人也是一样,日落时的太阳,光芒也最漂亮,这就是“将欲歙(xī,收敛)之,必故张之”的道理。将要收缩的东西,你先看到它张大,所以人生要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懂得这个“大象”的道理。

又比如说,做生意今年特别好,赚了五千万,可是这时要小心啊,“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世事人事都是一样的道理,历史也是如此,罗马鼎盛的时代,最强大的时候,也就是罗马开始灭亡的时候。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强大到极点时,也就是另一个衰亡的局面开始了。

人生也是如此,年龄精神,觉得越来越好,但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有时候,有些人觉得自己有工夫,身体特别好,便体力透支,一倒下来就完了。这也是西方宗教所讲的:“上帝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自己忘了自己,更是容易毁坏。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当上天要毁灭这个东西时,反而先使它更好。有些人做坏事,却发财越多;有些人一辈子是好人,结果又穷又苦。像这样的埋怨许多人都有,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道理?中国古书上有一个道理,说是“天将厚其福而报之”。有时候,老天爷给你更大的福报,给你更大的机会,使你发财,使你得意,使你样样好,却是使你快一点结束。因为,你得意到忘形了,好福报、好机会使你自己昏了头,自然很快结束。如果你还清醒,也就不大容易结束了。

我们读中外历史,看到许多成功人物,成功得太偶然了,例如大家熟悉的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故事。项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短短的几年之间,达到了 “天下侯王一手封”的风光。他自称西楚霸王,比起西方人崇拜的英雄拿破仑的威风大得多,可是,一下子就玩完了。这也是“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再看世界上的人情、物理,许多事物,当上天要毁灭你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反而觉得老天爷帮忙,很多机会都让自己占了先。中国有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坏事如果碰上,常常不止一件,几件会接连碰上。例如被车子碰倒了,刚爬起来,又被那边的来车碰破了头。祸事常接连而来,好事则很少是接连而来的。

所以,老子所讲到的,都是人情、物理可怕的一面,不是教人去使用计谋手段,而是讲因果律,教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大象”。当你最得意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失意的来临。比如今天精神特别好,便去多玩一下,又逢大热天,已经玩累了,又多吃一些冰淇淋等;到了明天,或者就伤风了,又碰上感冒流行,结果在医院躺了一个月,这都是“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的道理。

我们如果懂了这个道理,便了解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是谓微明”。从微弱、渺小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来,这就是从微而明。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的现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对于坏的一面,由于不懂因果循环的定律,只知道埋怨运气不好,埋怨老天爷不保佑,埋怨上帝不灵验,埋怨菩萨不加被,几炷香都白烧了。

殊不知人生过程中的现象,如果检讨、反省起来,我们明天有什么事发生,从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就会知道,用不着神通。自己身体的情形,对不对劲,是否会病倒,自己心里都会有数,有感受的。可惜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微明”。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微明”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

有人怀疑,一件好事未做的人,还做了若干坏事,却生活得那么富裕康乐,这又是什么道理?司马迁在写《伯夷列传》中,也曾提出一个疑点:“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又说“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不过他写这篇文章,对这类的困惑不作答案,只提一个问题,让读他文章的人自己去思索。

佛家的答覆很简单,某人现世是坏人,但他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境遇,是因为他前生善业所得的善报还没有完;他现生所做的坏事,等到恶贯满盈时自会结算。在我个人的人生经验,佛法说的是对的,我看到许多人一生的经历,报应非常快,好像比电脑计算还要快。其实许多人就是现世报,但是受报的人自己并不明白。所以中国社会,普遍流行的有四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这是大家都爱说的。

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讲三世,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不是现在这一生,佛在别的经典里答覆过这个问题。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将来或他生来世要去收帐的。

讲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为看不见的原故。其实很容易看,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为有个法子传你。你只要看看我们自己一生就晓得了,尤其我们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们中年所遭遇的环境,是年轻时候已经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轻及中年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把人生分三个阶段,二十岁前当前生,二十到四十当这一生,四十到六十当后生。这个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点,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现在生,明天就是来生。

所以“喜者所以为亡也”,自己认为一切很满意,高兴了,这是灭亡的一个先兆。所以一个人很得志,自己认为了不起了,那当然是灭亡,那不必问了。等于西方基督教的话,“上帝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这也是真理啊!要毁灭一个人就使他先疯狂。

中国文化只讲一句儒家的道理,“天将厚其福而报之”,也就是因果的道理。所以世界上有些坏人比一般人发财,运气更好,因为上天要使他报应快一点,所以多给他一点福报,故意给他增加很好的机会,使他昏了头,他把福报享完了,报应就快了,就是这个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不需花钱就可以修的大福德

末学曾看过某大德著的《现代社会修积功德的十件善事》...

要想千人头上过,须向万人脚底行

在五台山时,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过堂,都是师父给我们...

什么是运气?运气就是福报

我们很多弟子都是在家居士,平常要从事自己的事业。即...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

【佛教词典】无念无想

指修禅定,远离妄念、妄想,而于诸境无碍自在,亦即自...

【佛教词典】善分析言

【善分析言】 p114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善分析言者...

看到同修不好的言行时,当如何去做

问: 祖师说真正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是一个小道场的...

打坐中如何观想

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悉达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后,就安祥徐步地到处去寻师访道...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无边的果报

种种的方法,个人的用心不同,经常用这个心,你就是菩...

【推荐】婚姻的五面镜子

原则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内求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

金明法师:庄严人生

庄严是佛教用来形容美好的词句,庄严人生,也可以说就...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乞富不乞贫的须菩提尊者

佛陀弟子中乞富不乞贫的怪人是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又...

自己吃素,家人的煮饭问题怎么解决

问: 自己不吃肉,家人吃肉,煮饭的问题怎么解决?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