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广钦老和尚  2016/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造了一些贪业,带旧的业来,再造新的业去,而人身也就再难得了。而佛法中的作为,是福慧双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贪一己的私利,虽不为己,但在为人之时,同时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

虽然我们每天做种种的事务,穿衣、吃饭、睡觉等等,但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须还要了解,我们尚有一个不可见、不可闻的一面,那一面并没有在看、在听,在吃,或在做什么,是一条真正解脱的路途。我们带恶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要晓得入佛门,由佛法中找到一条解脱的好路回去。一个人在生之时,若不能得到解脱,则死后不可能得到解脱。’

广钦老和尚又说:‘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否则,父母未度,这点恩情,还会使我们再入娑婆度他们。

实则无始以来,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们过去的怨亲眷属,因隔世相远而忘失,今生为父母兄弟,来世可能为怨家债主,有的甚或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所以,我们度众生,必须怨亲平等,慈悲一切,现世父母、兄弟固为亲眷,一切众生亦为过去生的亲眷,故要发大悲心,誓度一切众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像这样怨亲平等地度众,把现世父母兄弟亲眷,也视作一般众生,平等度化,在这种基本的态度上,为度亲人而与俗家亲属往来,亦不属攀缘。

午后,天雨风寒,无游客信众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师正抄写《佛说八大人觉经》,老和尚唤某某师过去,对他说:‘我们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们在世俗社会中所熏染的习气,革除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观念来处事待人,那是一种社会习气,必须改掉。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我们可听一听,拿来作参考,如果说的没道理,那就把它放一边,不起烦恼,这就是一种忍辱智慧。否则,若起我是人非,就是胜负我执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风,无明烦恼便生,这就是一种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最美的孩子

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

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经典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感恩无需等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话渐渐成了时...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放个几年不成问题,但是...

在家如何修行

我从前做船生意,对船很有缘分,因此对《金刚经》中佛...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

【佛教词典】中国佛教音乐(Buddhist music in China)

Zhongguo Fojiao yinyue   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

【佛教词典】宝如来三昧经

(经名)二卷,东晋祇多蜜译。佛说无极宝三昧经之别译...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

以愿力来引导善行

关于这净业三福,智者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说...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

略论净土欣厌行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

善慧菩萨的下生因缘

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提播婆底城的灯照王以正法治理国...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星云大师《固执的偏见》

一个人身体上有病,吃药打针也许就能痊愈。但是,思想...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证法师最后的遗言: 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妳要记...

邪淫念头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

问: 师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