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逆境中的从容

净因法师  2016/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逆境中的从容

生活中我们谁都会遭遇逆境和挫折,经历各种不顺和困苦,我们除了焦虑忧愁、消极对抗、或是效仿阿Q之外,是否还有更具智慧的解决之道?净因大和尚以其南北传佛教领域的深厚学养,用六祖惠能的觉悟之路,告诉我们“从容面对逆境”的思维方式。讲座中,法师介绍了佛陀成道之初宣讲的四谛法轮,明白地告诉人们:生命是痛苦的,而这种痛苦是可以解脱的、有方法的——那就是“四圣谛”:畏惧苦果是前提(苦谛),了知苦因是关键(集谛),向往幸福是动力(灭谛),行走中道是方法(道谛)。

修行的初衷,明了人生之苦;修行的目的,离苦得乐。

只要人生还有苦难,佛法就不会消失。修行的起点、着力点,从知苦开始,寻找方法的过程就是修行;知苦是离苦的开始,只要是人一定有苦难,没有苦难的人不存在,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

“痛”和“苦”不同——生命中的痛是我们必然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但是“苦”是内心的感受,随着心力的增强、智慧的提升,“苦”却是可以商量的——完全可以“痛而不苦”,面对逆境也从容。

当一个人在逆境时,第一步是面对,第二步是冷静,情绪平静下来,第三步是从容的寻找方法,从容对待。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用缘起法正确对待成败,把最不平常的事当作平常的事,所有的最不平常的事都是每天都在发生的自然现象,人生的快乐源于肯承担痛苦,不断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能力与经验随之增加,心智随之增长,对自己活下去的信心和生活的胜任感也随之增强。

人生的苦难分两层;一种是社会的苦难,一种是人生自身的苦难。

没有麻烦不找麻烦,有麻烦坦然面对。用无我的精神,勇于承担个人、家庭、团体、大众的苦难,不仅仅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苦乐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不论在哪里,心变了一切都变

出世的心就是出离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来到世界的心...

转苦为乐

人世间有很多人都能够忍苦耐劳,即使在非常艰苦的生活...

这种爱看上去是乐,实际导致的是苦

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把心放在什...

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

我们造什么业,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这...

遇到任何难关,都不能损伤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无论遇到任何人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

了解17种素食「真相」

我们都知道经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讲究...

妄想是心里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进禅堂,修行办道也怕辛苦又怎...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

【佛教词典】六根取境差别

【六根取境差别】 p0308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七页云:问:...

【佛教词典】性色

(术语)又云真色。如来藏中之妙色也。性即是色,故云...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效医鞭伤

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一碗清汤素面

题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

人人都往生到遥远的极乐,那人间有情众生有谁来度

问: 佛法是超世间,也是救世间的,若念佛人都往生到遥...

做国学老师,算不算学习外道经典呢

问: 末学是受过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学习国学,做个国...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

乌鸦和孔雀的故事

现在这个时代在佛经里边叫做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有一...

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法神护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