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好的命运

2017/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好的命运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易道广大,洁静精微。而这一部中国人最重要的经典,将人的修养和修行以及人的命运讲到了极致。

人的命毕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伟大不在于创造了或者间接产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于它启发我们明了人间的“贞正之道”,如果我们能沿着《周易》指明的这条“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够元亨利贞。

《周易》告诉我们,下面这些人才会拥有好的命运:

一、善良宽容的人

《周易》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良与厚德、厚道的内涵基本相同。

《周易》说厚德载物,其实厚德载物的本质就是善良宽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载万物,待人接物,包纳万物,就是宽容。

懂得厚德载物的人,懂得善良宽容的人,其实就拿到了人间最好的通行证,为自己乃至子孙后代种下了福田。

二、自强不息的人

《周易》上说,人要效法大地的品德,用厚德承载万物;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刚健的精神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是在大地之上种下福田,而自强不息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广阔的天空。

自强不息的本质,就是众多经典中所说的:日新其德。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世界时时都在变化,万事万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

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在进步,永远不满足。有智慧的人应当效法阴阳变化日新,不断改掉过错,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在岁月的流逝中修养自我,升华自我。

三、迁善改过的人

《周易》64卦中有一个益卦: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卦重点讲的就是改过迁善。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断积累自己的错误,这些错误形成一个“势”或者说“气场”,这些恶“势”不断蚕食人的好运。但事实上人们都明白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勇气,没有决心去改正,这也正是层次越低的人越容易放纵自己的原因,他们无力控制自己错误的习惯。

《孟子》中记载,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鲍勃·迪伦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视的人。”

四、把握时机的人

《周易·系辞传》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器”可以指学问、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

但是,有“器”还要看时机。历史上,很多人物有能力,有才,但是生不逢时,没有好的时机,所以也就埋没了。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也是没有用的。虽然时机和机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却可以时刻警惕,做到时机来的时候,一下抓住。这就很厉害了。

《周易》中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几就是苗头,兆头;作就是行动,有所作为。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易经》这本书把变化讲得非常透彻。事物的变化总是从微小的地方开始。君子修身做事,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些变化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机会稍纵即逝,不要一天一天地拖着。

五、谦卑低调的人

《周易》谦卦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养,引申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谦卑自守也。谦卦是64卦当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

谦,在《易经》是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画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

万事退一步就叫谦,不傲慢就叫谦,让一步就叫谦,多说一声谢谢、对不起,就叫谦,谦卦六爻皆吉。除了谦卦,其余的卦,有好就有坏,有吉就有凶。

南怀瑾先生说,山最高了,但它却处在平地的下面,而这块平地呢,却又在山顶上。谦卦的道理就是这样。你到了最高处,就要平实,不要认为自己高,这就是谦的道理。所以地山谦,山最高,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顶,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顶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

六、艰贞的人

《周易》中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去就会有来。

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终究是有福的,也必将走出困境,为自己赢得好运。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循环往复,平地在某个时间会变成山坡。这就是说,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易经》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贞正之心,这样做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无独有偶,《论语》中记载孔子被困,已经没有了粮食,他告诉弟子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身处困境,能够坚持自我,熬过去,而小人却不懂得坚持原则,一遇到困难只会变节和逃避。

七、懂得变化的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某种意义上来将,《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

《周易》上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传》也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意思就是万物的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规律。这里推究道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变”字。

智圣东方朔深得《周易》“变”的精髓。他教育孩子说,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意思就是说,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绝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八、懂得进退存亡的人

《周易》乾卦中说,亢龙,有悔。飞的过高的龙,必然会招致祸患而悔恨不已。

亢龙,就是飞的过高的人,代指那些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的人。

简单来说,亢龙有悔就是警示我们,事不能做绝,话不能说满,便宜不能占尽。凡事都要把我分寸,为自己留条后路。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世事难料,什么事都会发生变化,人情世故复杂微妙,如果把事情做绝了,就等于堵了自己的后路,一旦事情发生了变化,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越努力就越幸运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会思考的越多。越是优秀越是努力...

【推荐】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圣严法师《话梦人生》

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赴京...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

舍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舍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着智慧已达巅峰,但等...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别译杂阿含经 八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

放生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

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听的人。器量狭小的人,就像...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

【佛教词典】性分

(术语)诸法差别之自性也。止观五曰:界名界别,亦名...

【佛教词典】嫌骂知事戒开缘

亦名:嫌骂僧知事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在三界火宅中化热恼得清凉

由于受到吹袭台湾超强热带气旋的影响,这两天香港气温...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

莲池大师不食肉的论点解析

(一)人不宜食众生肉 (人者,仁也。五谷为养,五菜为...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见到了文殊菩萨,却当面错过

在《杂譬喻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

佛陀最初的慈心因缘

为期三个月的夏安居结束时,比丘们深得法益,身心自在...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