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斌宗法师  2017/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们不得安然谓之苦。世间苦事无量,如三苦、八苦、十苦、百苦……说不能尽。

单举现世所受的三灾,和死后所堕之三途苦报来说,所谓三灾:一、饥馑,二、刀兵,三、瘟疫,此为苦果,果必由因而成。究竟这些苦从何而来?乃由吾人之贪嗔痴三毒做出杀盗淫三恶业,此为惑苦之恶因,即由贪造盗业的招饥馑灾;由嗔造杀业,即感兵刀灾;由痴造淫业之感瘟疫灾,此为现世所受之苦。尚且好杀、偷盗、淫乱之人,还要受社会之厌恶,人群之鄙视,同时更要受法律的制裁。

其次,由悭贪故随业而堕饿鬼;由嗔恨故随业而堕地狱;由愚痴故随业而堕畜生,此死后所受之苦。

其他如《地藏经》所说:多贪众生则受贫穷苦楚报;多嗔众生则受丑陋癃残报;多痴众生则受顽呆无知报。或因贪——好盗,遂堕山猪、老鼠之类,依贪习气所感故。因嗔--好杀,而堕虎狼、蛇蝎之类,依嗔恨习气所感故。因痴--好淫,即堕鸳鸯、雀鸽之类,依淫习气所感故。

你看这称苦不苦呢?人们如果甘心吃受,视为非关重要的事,那就无话可说。如或不然,有急求解脱的必要,那无论何人都要赶快来信佛学佛,因为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故。当用何等佛法去脱离它——苦?讲起佛法,它的范围很广大,内容很丰富,就经律论的传译,和我国历代祖师的著述,结集成为一大藏经,已有数万卷之多。虽然如是,但统起来说,其中所明,宗要不出戒定慧三学,此为佛法之三大纲领,修学佛法者,当向此努力进取。

依戒学实修可以对治悭贪,贪心一灭则不造盗业,恶因既灭,苦果自亡,则不受饥馑、贫穷,或堕饿鬼等之苦报。依定学实修止观,可以对治嗔恨,嗔心一灭,则不造杀业,于是那有刀兵或堕地狱等之苦报。依慧学进修,可以对治痴昧,痴心一灭,则不造淫业,于是自然不受瘟疫或堕畜生等之苦报。这就是佛法能使人离苦的善策。

至于得乐,限于时间关系,现在简单来说,学佛人能严持戒律,则能常得清净庄严之乐(不毁犯身口意三业,自然清净庄严);能够精修定学,自然常得解脱自在之乐(不被尘境摇动,自然解脱自在);能广求慧学,则能常得理达心安之乐(有智慧故,自然理达心安),这还是小事,能真实的依照三学实修,乃至究竟成佛,获到常乐我净的殊胜妙乐。

上来所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就是这种道理,玆再来说几句补充话:如能真诚皈依三宝,也是可以离苦得乐。

皈依佛,佛是觉义,觉则不迷——无痴,于是则不造淫业,自无瘟疫,或堕畜生等苦报,永能常得身心觉照乐。

皈依法,法是公正义。公正则不贪(公正则无私欲),于是则不造盗业,自无饥馑,或堕饿鬼等之苦报,得能常恒身心如法乐。

皈依僧,僧是和合义,和则不嗔,于是则不造杀业,自无刀兵,或堕虎狼等苦报,还能常得身心和谐乐。所以经云:皈依三宝故,不堕三途苦,也就是这意思。

大家有没有希望离苦得乐?如果有的话,那么,尚未皈依学佛的,当赶快来皈依三宝,修学佛法为安身立命之善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首善曹德旺的人生境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就是智慧...

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

《佛光菜根谭》说:戒是安乐的根本,无戒则纷乱必起。...

大学生如何摆脱颓废,树立人生观

大学生甲: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别译杂阿含经 八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

佛法是从觉性、实相的立场,来观察宇宙、处理人生的一...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分析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所有的事,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方面的,失败原因: 首先...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

【佛教词典】末陀

(杂语)梵音Madhya六十数名之一。十俱胝之数也。与现...

【佛教词典】梵

梵名 Brahman。音译梵摩、婆罗贺摩、勃[口*蓝]摩、跋滥...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认为,即使是佛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 《...

保家仙来干扰人怎么办

问: 有的居士原供养保家仙,持五戒后送出不供了,但...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该怎么办

有些人生病了,瘫痪在床上不得动弹,但又死不掉,求生...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

为何「富不过三代」

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