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净界法师  2017/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后,那什么是佛呢?我们来看看迹本二门,开迹显本。迹,就是佛陀一期的示现,所谓八相成道,他的出家、成佛、转法轮、入涅槃;本,就是他久远劫来的法身,报身。

来看看什么叫开迹显本,看经文。

《法华经》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佛陀在《法华经》前面的十四品讲到,法力不可思议。我们掌握权法实法以后,到了后面的十四品,讲到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要了解佛的功德,就要掌握佛陀一期的示现,跟他法身报身的本门。说我成佛以来,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这么多时间,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众生,一直陪伴着凡夫众生,“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智者大师入法华三昧以后,在传记上说,他又回到灵山会上听佛陀说法,所以他肯定佛陀没有灭度,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灭呢?在《法华经》上说,佛陀长久住世,众生心生高慢,不生渴仰,所以佛陀必须暂时地显现离开,这时弟子们知道渴仰了,佛陀再重新出世。所以,“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这个地方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法身常住”的概念。《法华经》要释放的果地,就是法身常住。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对自己的身世并没有明显交代,所以诸弟子在《法华经》之前对佛陀的认识是:喔,您老人家在迦毗罗卫国出生,出生以后厌世无常就出家,出家以后成道,成道后转法轮就入涅槃。您老人家一生就这么回事,然后就永远消失,灰身泯智了。

在法华会之前,佛陀并没有明显地说明他老人家法身常住、永远陪伴众生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净土宗非常重要!阿弥陀佛在哪里?深信诸佛皆充满,你每一句佛号都是在诠释阿弥陀佛。

其实小乘佛法秘密义里面有法身常住的概念,比方说在〈舍利弗品〉,讲到舍利弗入灭以后,阿难尊者因为跟舍利弗交情很好,哭得非常伤心,办完舍利弗的丧事以后他很沮丧。佛陀就过来安慰他说:“阿难啊!你看舍利弗尊者灭度了,他的色身消逝了,你认为他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他的五分法身灭度了吗?有消逝吗?”阿难尊者说:“否也,世尊!”佛陀说:“如是,如是。”就是说,灰身泯智是一个空话,阿罗汉只有灰身没有泯智。他的一念的心,修行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还是在的,他是去跟十方诸佛继续修学。

这种法身常住的概念,使我们对佛陀有更深层的认识了。原来佛陀是随时存在的,关键是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法华经》的这个思想对净土宗影响深远。为什么我们念一句佛号能够启动四十八愿?佛号是中间的桥梁,一个很好的桥梁。但是更重要的是,佛陀的四十八愿并没有消失。佛陀的色身消失了,但是佛陀所发的愿,他成就了圆满的四十八种功德,这四十八种能量是随时存在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够跟他产生接触。在《法华经》明显讲到佛德的常住。所以整个《法华经》讲到因地的修学跟果地的功德。

做一个总结。按照智者大师的说法,三世诸佛出世,有些人讲《金刚经》,有些人讲《楞严经》,有些经有讲,有些经没有讲,有可能!但是《法华经》一定要讲的,没有例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不讲《法华经》,就不能够把前面的教法做一个完整的交代。就是说,佛陀您前面讲那么多话,到底哪些是方便,哪些是您的真实话?哪些是您为了满足众生的需求而说的一时方便,哪些是您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我们没办法判断。

因为佛陀讲的话有些是互相矛盾的。佛陀有时候叫我们生天,努力修五戒十善,生天吧;但是佛陀在其他经典,诃责天界的果报是有过失的,“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说天上的快乐,会刺激你的烦恼,带动你的罪业,让生死轮回更加加重。在天界享受快乐,回来以后,留下太多的习气,留下太多后遗症。这不是矛盾吗?您一开始引导我五戒十善叫我生天,结果生天以后,您又说生天不好。你不能怪佛陀啊!你不知道佛陀什么是善巧,什么是究竟。

所以,三世诸佛一定要讲《法华经》,才能够让我们判断:喔,这句话是佛陀一时的方便,这个是佛陀的真实义,然后对佛陀法身常住的概念产生定解。也就是说,我们从整个天台的判教,从基本的一心三观的思想,最后跟《法华经》的结合,成立整个五时八教,成功地把佛陀的一代时教做一个很有条理的整合,让末世众生虽然不能广学一切法门,但至少能找到这个法门,知道佛法有一定的规矩跟章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

有八种原因会导致持咒不灵

1-3、【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古代大德诵持《大悲咒》的感应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

你有善因好缘,怎么会没有感应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体验。宗教的体验不...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

忏悔常识问答

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

人生应该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养父母师长。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对...

回向的诀窍

很多的同修,平时做回向,除了按照大德门制定的回向文...

【佛教词典】会昌法难

指唐武宗会昌年中所引起之废佛事件。武宗素信道教,继...

【佛教词典】比丘畜沙弥制限

亦名:畜沙弥制限 子题:度人法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要过哪一品的人生

人生的舞台上,有各种角色:有帝王将相,有忠贞爱国之...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

问: 今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识,发大菩提心,...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对佛源老和尚临终的功夫特别赞叹

我亲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几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

李炳南居士《随师闻法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

准提菩萨形像的象征意义

准提菩萨的形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常见的形像通常是十...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