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宏海法师  2018/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面的就是普济寺,山上的就是慧济寺,又俗称佛顶山。这三个寺院在普陀山来讲呢,它的香火最旺,地位最高,最具有代表性。

在这三个寺院里边呢,普济寺和佛顶山香客最多,法雨寺虽也是古木参天,但是它并不是那么的人流喧嚣,反而多了几分这古朴和清净,但它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很大,因为这个道场有一个特色,就是出祖师爷。看到这个门口,“天华法雨”这四个字呢,就是我们近代最出名的高僧,弘一大师写的。弘一大师呢,大家都知道,李叔同,从一个翩翩的富家公子,毅然斩断世情俗怨,从此芒鞋布衲,托钵空门。由风华才子华丽转身成一代高僧,由峰而谷,这一极具戏剧性的转折令人愕然!

那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呢,在法雨寺里边,还曾经住锡过弘一大师最崇拜的一位高僧,就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当时他老人家在这里住的时候呢,阅藏,自己清修,秘密地用功,几十年如一日。所以以后我们来到普陀山,到法雨寺朝拜的时候呢,不要忘了祖师的加持。本身这个道场周围也是古木参天,但是它并不是那么的喧嚣和人潮汹涌,反而多了几分这个古朴和宁静。

今天借机也给大家说说高僧的视野。那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高僧呢?首先来说身为出家人,第一个就是他的“戒律高”。戒律高是什么意思?就是持戒精严,非常人所不及。因这样的戒功德它能把僧人的僧格和道气滋养得非常庄严高洁,这样的僧,你到跟前都不用说话,只看他一眼就会被摄受。所以我们看《印光法师文钞》封面上祖师的圣像,就会觉得能被一眼洞穿。这样的眼神是什么呢?他是定的。

所以高僧的第二个高呢,就是他的“定力高”,如如不动。

每一位高僧的成就,都少不了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去行持一个法门。在这样的一种坚持中,锲而不舍的寂寞孤灯,清净年华,最后呢才能修出来这个定功德,因有了这样的定功德,所以他的智慧就会很高。当然智慧上我们也分好几种,有像六祖慧能大师这样的,虽然他不识字,但他有这个心法,大彻大悟,他的智慧,跟世间一切万法都是通的。那么还有一些呢,好像他不太通人情世故,特立独行。但是他呢深入经藏,对三藏十二部的经律论了如指掌,智慧如海。当时印光大师呢,可以说是,既是得了心法,又对三藏精通,合二为一,一个完美的祖师爷行者。所以,他可以说是高僧中的高僧了。

那我们现在的人呢福报因缘都不具足,很难遇到高僧,或者即便遇到高僧也认不出来了,好像都是哪个老和尚圆寂了以后,大家才把他推出来。在我们这个层面呢对于高僧的理解,一定会觉得他的地位很高,但实际上高僧虽然他的戒定慧很高,但在内心里其实把自己看得很低,他的行持非常清苦,所以这也是高僧“高”的一个层面。那当年印祖在法雨寺闭关阅藏,南方潮湿,馒头发霉了,印祖舍不得扔掉,侍者看到了要吃他还不让,说你这个功夫还不够,吃了要生病的,说我吃了还差不多。每次吃完饭以后,一定要用这个开水把碗再涮一遍,把水也喝掉,生怕漏掉一点这个油汤,然后再用馒头把它蘸得干干净净。有同修道友来找他,寮房也不在,殿堂也不在,到处找。最后发现,他自己在天井那儿洗衣服。就这样的一种行持。所以我们在这个赞叹祖师这种行持的时候,其实真正的高僧,他显现的却是最最平凡的一面。我们常说,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老实。老实,还并不是片面的是忠厚老实的老实,而是他平凡,不刻意,不做作的,就这样以一个僧人的本份行持。

弘一大师和印祖这两位高僧,就在法雨寺也有过一段缘。后来印祖圆寂,弘一大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缅怀,说:“三百年来的第一人”。可见印祖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因为弘一大师是印祖的铁杆粉丝,非常地推崇他,就来到法雨寺,要拜印祖为师。那印祖非常低调谦虚,说我自己的这个行持也不好,德行也不够,你就这样住住就行了,就是没有答应拜师这事儿。然后两个人在法雨寺,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你修你的,我修我的,一句话也没说过,却很默契这么一起共修了七天。我就看着你,你来显示给我看,就这七天,弘一大师才把印祖的这种心法算是心心相印了。所以我们好多时候都觉得高,好像你看,我这也在给大家讲,滔滔不绝。或者说哪个人写文章多么的厉害,其实真正的高就是在平常生活中,他能守得住这个孤单寂寞,把自己僧人的本位做好,一直到老,留给后人一个僧人僧格的完满形象,就是高僧。

佛法是共法,真正的修行呢,谁都能修。印祖就说过,我们每个人不论在家出家,你只要把佛法修得好了,就叫高僧。高僧的僧,如果再往深一层推,不在头发上论,你在家人修得好了,你也是戴发高僧。你出家人没好好修,也只能算个光头俗汉。

我们现在法雨寺,看着弘一大师的笔迹,想想里边印光法师曾经闭关阅藏的纪念堂,可是在他们的时空法界中,两位大师已经完满了自己的度生事业,把这个佛教事业留给了我们这些后学。那我们大家都来发心,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让佛教的迷信的影响呢越来越淡,回归佛教正信正见的清净本源上来。以佛教的智慧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形成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阔,传扬开来。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共勉,希望我们多看高僧的传记,多看高僧的开示。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以高僧为师,具足正知正见来学修佛法。另一方面也尽自己的力量,能让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历代净土圣贤传二(白话)

往生比丘 清朝性修法师,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顺治年间,...

蕅益大师的生平德业

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这个清,是大清了,清朝。蕅益...

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

穿千佛衣如法吗

莲池大师谈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

【佛学漫画】灵峰蕅益大师

灵峰蕅益大师...

真正的自由-圣严法师与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的对话

日期: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地点:法鼓山台北安和...

彻悟祖师一生的行业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

文殊菩萨为如馨律师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蚊子咬就心烦,大痛时还怎么念佛呢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

五阴无我,虚伪无主

这个地方讲五阴无我,也就是讲前面五蕴(色蕴、受蕴、...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佛教词典】在家菩萨

(术语)如维摩居士不存梵仪而修佛道者。但受五戒八戒...

【佛教词典】泽当比乌哲古岩洞

译作猴子洞。位于西藏拉萨东南八十公里泽当镇贡布山。...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

我们可以不接纳伤害

我们要欢欢喜喜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条...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

病患的意外收获

有一对夫妻新婚没几天就发生车祸,新郎伤得非常严重,...

苦水育青莲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

十种往生法门

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

积极人生莫后悔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