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耀行法师  2018/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人。对于那些选择学佛或者出家的人来说,我为他们的选择感到欣慰。

但这种帖子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没有文化都不好意思出家,至少要大学文凭才有出家资格。佛教什么时候有了如此门槛?

还有一些高学历的人,出家后看不起没有读过书的出家人。总是把自己“辉煌”的前尘往事拿来炫耀。

我想说,学历及身世地位,在生死面前,一文不值。学佛是放下,不是攀比。佛教是一个提倡众生平等的宗教,佛法也是为一切众生而开显。

惠能大师,自幼卖柴维生,没文化不识字。他听《金刚经》有所悟,便去黄梅求法。

五祖问:“你来我这里做什么?”

惠能答:“来做佛!”

这人口气还真不小,于是五祖便考他:“你这个土包子是岭南人,又穷又没文化,你拿什么来做佛?”

惠能说:“人虽然有南北,但是佛性没有南北。我和和尚你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听后便收留了惠能。六祖通过自己的努力,亲得祖师衣钵,为禅宗六祖。大开顿教法门,广度群迷。

他虽然不识字,但所讲的法,汇集成《六祖坛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国学典籍流传,同时也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说并被称作“经”的佛教典籍。

佛陀在古印度创立佛教就提倡平等,而当时古印度的阶级分化非常的森严。种姓分为五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

婆罗门是修道人、祭司,地位最高,婆罗门信奉大梵,认为宇宙是大梵所创。他们相信人是大梵所生。婆罗门种从大梵口生。刹帝利种从臂生,是统治阶级、士兵。吠舍种从腿生,是农民、牧人、商人。首陀罗从脚生,非亚利安人、奴隶、仆人。达利特是贱民、战俘或者跨种姓所生。并规定前三者有投胎转世的资格,后两者永远没有任何资格。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皇室,为刹帝利种。他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证果,公然反对种姓等级制度,提倡平等,并依照自己的教法成立佛教僧团。

任何人,都有资格学佛和出家,哪怕是当时最下贱的奴隶。

佛陀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出生在首陀罗种姓,以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他这辈子只能身为奴,并且没有为自己培福及修行的资格。佛陀倡导平等的教法,改变了他悲苦的命运。

在《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记载,佛陀成道后带着僧团回来探亲,父王净饭王看见佛陀如今三十二相,非常庄严。又有梵释四王奉侍左右,无比威武。而身后的比丘却因曾为外道的缘故,久修苦行,形体羸劣,面黑肌瘦。

净饭王心想,佛陀身边这些黑瘦的人,犹如一群黑乌鸦在紫金山,不能彰显如来之德,太掉我们佛陀的身价了。于是下诏勅在国内的豪贵释种姓里面,把颜貌端正的选五百人,度为出家沙门,侍佛左右。

净饭王想,这样才能配得上佛陀的威徳,就如金翅鸟在须弥山上,如摩尼珠置水精器中。

这时,身为奴隶的理发师优波离,提前赶来佛前,恳求道:“世尊!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诸尊贵者皆弃世荣,我身卑贱何所贪乐。惟佛慈悲,愿见救度,准许我也出家为沙门吧。”

佛言:“善来比丘!”优波离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在比丘中随例而坐。

难陀他们来出家时,佛陀要求他们次第作礼先出家的沙门。难陀次第作礼,到礼拜优波离时,便停止不礼。难陀说到:“优波离是我的奴隶,有什么资格?我刹帝利种姓怎会礼拜一个首陀罗!”

这时世尊告诉难陀:“佛法如海容纳百川,四流归之皆同一味,据戒前后不在贵贱,四大合故假名为身,于中空寂本无吾我,当思圣法勿生憍慢。”

于是难陀去掉了贡高及种族偏见,为尊佛法,谦卑的礼拜了优波离,于是大地为之震动。

佛让将要出家的豪贵释种姓来礼拜优波离,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震惊和不解。

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记载,这时阿难便问佛:“佛陀啊,您为什么允许优波离这样的首陀罗种姓的下贱之人出家啊?您这么做是在和国家对着干啊,这不就毁辱了一切诸王、刹利种啊。而且增加他们对僧人的不敬,也污然了他们对你的信心啊。这样佛教以后就得不到他们的供养和大力支持了啊。”

佛陀说:“你们都听好了,你们乃可说如来无有平等大悲、三念处、五智三昧,但不得说优波离比丘是下贱人,修习下行、下愿、下精进;你们乃可说如来烦恼,无常迁变,但不得说优波离下贱出家。我如来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你们应当信受佛语。如来知见生死过患,独觉成佛,优波离亦随出家,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天人大众增仰,护持正法,持律第一,堪任供养,能令众生成就三种妙果,所谓现报、生报、后报。所以,应当知道优波离奇特妙行,偏为大悲菩萨,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殖众德本,亦于诸佛法中持律第一,亦于释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

优波离出家这件事,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古印度来说,是件天大的事。

佛陀这么做,标志着与整个社会制度抗衡!这会动摇统治阶级的地位,触动婆罗门、刹帝利的利益。统治阶级也许迁怒于佛教,甚至会带来杀僧灭佛之祸。

面对世界的不公和强大的压力,佛陀无所畏惧。他视一切众生平等,以博大的胸怀,慈悲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告诉世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佛陀的教法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不分贵贱,不分种族,不分等级,不分男女,不分聪愚。一切的众生皆有资格学佛,一切的众生皆有资格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

临终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吗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怎么能印证因果轮回呢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基础,佛教说人...

【推荐】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但是...

18种喝茶方法损害健康

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慢慢地泡一壶茶...

如何修不净观与无常无我观

大乘起信论它对因缘所生法的观,主要是提出两点:一个...

【佛教词典】成相

为六相之一。据华严五教章卷四所释,由诸缘而成一缘起...

【佛教词典】莲宗派

越南禅宗与净土宗相结合之佛教教派。又称竹林莲宗。十...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世间四种可贵之人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放生巨龟得善报

二十世纪初在台湾一个叫金包里的地方,有个慈善家林老...

观音菩萨近代显化的一段真实圣迹

台湾有一个海洋学院毕业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

「随缘不攀缘」和「积极争取」的区别

问: 我们在社会工作学习中,应该如何区分随缘不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