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2019/0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这都是错误的!其实遭受这些,也有很多功德。

首先,通过这些可以对轮回,对世间生起厌离心。

我们是怎么进入佛门,开始学修佛法的?就是由于遭受一些坎坷或挫折。当你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时候,应该去找它的根源。“我为什么痛苦?我为什么受到伤害?因为在六道中轮回,被业力牵引。”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你才有真正渴望解脱的心——厌离心、出离心。真正生起了这些心,解脱就容易了。

其次,受到伤害,遭受痛苦可以遣除骄傲自满的情绪,可以遣除傲慢心。

我们之所以遭受痛苦,受到伤害,是因为自己的烦恼重,业力重,做了那么多伤害众生的事。如果认识到了这些,就不会贡高傲慢了,自然就有惭愧心了。

有的人觉得自己有文化,有势力,生活很好,就骄傲自满。其实,文化再高,知识再渊博,也是分别念,也是烦恼;再有钱财,也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心灵的负担。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很好了,但是内心的快乐却越来越少了,物质的发达对大家有利还是有害,就看精神能不能跟上物质的脚步。如果精神能跟上,物质的发达就是好事;如果精神跟不上,物质的发达就是坏事!

虽然现在物质发达了,但是却变成精神的压力了。现在大城市里的人都愁眉苦脸的,就是因为内心压力太大了。虽然很多人有势力,有钱财,但这些都是无常的,给他们带来的只是灾难和痛苦。

第三,能够悲悯众生。

当我们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时候,如果观察身边的众生乃至一切众生,就会发现他们遭受的痛苦更大,受到的伤害更严重。这样悲悯心、慈悲心就生起来了。和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尤其是和三恶道中的众生相比,我们遭受的痛苦,受到的伤害算什么啊?比如旁生道众生的痛苦,我们能亲眼看到,能亲身体会到,那些动物天天被杀被吃,饿鬼道和地狱道众生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

第四,遭受痛苦,受到伤害,可以让自己忏悔,断除恶业。

“我为什么要遭受痛苦,受到伤害?如是因如是果,我肯定造过恶业,结过恶缘,才导致今天这样的恶果。”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想摆脱这样的痛苦,会从因地入手——不能再造恶业了,不能再结恶缘了,这样就可以断恶,再也不敢结恶缘了。否则,将来还会遭受更大的痛苦和伤害。

第五,遭受痛苦,受到伤害,能帮助我们欢喜行善。

既然已经找到了遭受痛苦和伤害的根源,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因缘,脱离这样的痛苦呢?就是行善。如果自己能行持善法,能处处结善缘,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再也不会受到伤害了。

如果能这样观察,思维,多有意义啊!一个智者,即使经历再多的痛苦,内心也不可能被染污。什么也伤害不了他,因为他明白很多真理,他能生起很多珍贵的正念、善念。

如果有智慧,会转念,所谓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利益,所谓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快乐,关键在于怎样面对。学佛修行就要这样学,就要这样修,不是只念一部经、一个咒就可以了。无论是念经,还是念咒,都是为了开启智慧,为了引导自己的内心,没有别的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名号就是无尽藏,要如何去开采呢

阿弥陀佛名号在前面这个依正二报里面,谈正报就介绍阿...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位学人听说世上有一种移山大法,于是他就决定要学这...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没福的婆婆遇上好儿媳

紫烟的儿子要结婚了,因儿媳娘家在杭州,亲家提出先去...

哭有什么用,认真念佛才是

遂钦比丘尼的往生故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

供养地藏菩萨、诵地藏经就能获得二十八种利益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演培法师《弘一律师对地藏菩萨的礼赞》

每年中国夏历七月到来,我国佛教徒不少发心读诵地藏本...

【佛教词典】孔雀闻雷妊

(传说)涅槃经三十四曰:自有众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

【佛教词典】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杂语)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

修法前应当先修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说: 「应知善男子!」应该知道...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很少吃的几种好食物

人的探险精神如果用在饮食上,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健康。...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体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