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彻悟大师  2019/05/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已悟,亦无所增;我虽犹迷,亦无所减。佛虽无增,以顺性故,受大法乐;我虽无减,以背性故,遭极重苦。

佛于同体心性之中,虽受法乐,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念念忆念于我,念念摄化于我;我于同体心性之中,虽遭众苦,不知仰求于佛,不知忆念于佛。

但唯逐境生心,循情造业。旷大劫来,五逆十恶,种种重业,何所不造?三途八难,种种大苦,何所不受?言之可惭,思之可怖。设今更不念佛,依旧埋头造种种业,依旧从头受种种苦,可不愧乎?可不惧乎?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

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应念佛。已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愧心,故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只欠悟证耳。

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大势至菩萨云:“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此大士亲证实到境界,吐心吐胆相告语也。我今念佛,必得见佛。一得见佛,便脱众苦,即开悟有期。果得开悟,便可一痛洗已往之惭愧矣。佛尚可不念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快餐式」的修持

净土念佛法门的理念与修持方式,最契现代社会之时机。...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

十二光佛度众生,一句洪名摄十二光

阿弥陀佛又称为十二光如来,其光明威神,欲广叹述,虽...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佛教词典】二尊

(名数)释迦与弥陀也。观经玄义分曰:今乘二尊教,广...

【佛教词典】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p0839   集论三卷十页云:于相...

五位高僧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问: 西方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现在。虽然遇...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第一讲)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有缘们吉祥,诸位下午好...

了幻法师: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问: 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了幻法师答: 欲望,通常...

那种被吃的痛苦,比吃自己的肉要难受千万倍

一天,一位父亲牵着小儿的手,前来皈依。大师微笑地看...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 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

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决定会现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