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弘一大师劝念佛

弘一大师  2019/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论是劝发愿往生净土还是劝念佛,无不殷切。本篇集合重要段落,与诸位共勉!

弘一大师劝念佛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为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为大错。

甲戌初夏大病说偈

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

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

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 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令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净土法门”虽随宜判为“一乘圆教”,但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即唯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学,所谓“三根普被”也。

佛法学习初步

无论何人,皆应求生西方。即现在不应死者,暂免灾难,亦不能永久安乐。

娑婆苦。今生尚轻,前几生更苦;此次苦尚轻,以后更苦。故欲十分安全,不可专顾目前暂时,必须放开远大眼光求生西方也。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大师虽精通种种佛法,而自行劝人,则专依念佛法门。师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学欧美者。而师决不与彼等高谈佛法之哲理,唯一一劝其专心念佛。彼弟子辈闻师言者,亦皆一一信受奉行,决不敢轻视念佛法门而妄生疑议。此盖大师盛德感化有以致之也。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岁月不居,衰老寝至。儿时知交,大半迁逝。墓门青草,巷口斜阳。人事无常,怆焉兴悲。……

为忆仁者滞情尘网,匪仰如来之慈力,宁脱忍域之苦轮。念佛一门,诚为精要矣。……

流光迈驰,瞬息来世,幸宜及早努力,毋致当来忧悔。

致李绍莲书

问:闻密宗学者云,若惟修净土法门,念念求生西方,即渐渐减短寿命,终致夭亡。故修净业者,必须兼学密宗长寿法,相辅而行,乃可无虑。其说确乎?

答:自古以来,专修净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寿者。前说似难信也。又既已发心求生西方,即不须顾虑今生寿命长短,若顾虑者必难往生。人世长寿不过百年,西方则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智者权衡其间,当知所轻重矣。

净宗问辨

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灵芝疏主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志虽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祗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

净宗问辨

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佛者觉也。觉了其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增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辛巳岁寒大开元寺结七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

人生怎样活才有意义

如果你真有信仰的话,这句话你就会有答案。当你还问出...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 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

念佛时夹杂着怀疑这样有用吗

问: 我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有点怀疑,总觉得...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四十八愿中的天人、声闻、菩萨有什么区别

问: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

施恩于人不可求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重兴了大丛林,包括鸡足山,南华寺...

虽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妄想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如...

【佛教词典】二相别

指自相别、共相别。据“析玄记”载:(一)自相别,相者...

【佛教词典】歌偈

(杂名)歌叹他德之偈颂。智度论三十五曰:喜德女见太...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

汤夫人的七笔勾

(一)纺绩绸缪,作罢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后,富贵同...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圣严法师: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

有个女士以为结婚后人生从此有了依靠,结果先生却遗弃...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放个几年不成问题,但是...

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从前有一位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随缘转述西方...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