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然教法师  2019/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见到瑞相。如《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并且佛在经典中还告诉我们:要忏悔业障得清净,应该得见好相,也就是见到瑞相。

比如在《佛说决定毗尼经》中载有:“菩萨如是观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来所有功德,应作如是清净忏悔。菩萨若能净此罪已,尔时诸佛为其现身。”从这段经文来看,礼佛忏悔也必须见到瑞相,才能证明本身的罪业已经灭除;尤其是重罪,更非如此不可了。

从经典记载不难看出佛陀讲经说法,常常有瑞相现世,这也是一种说法的形式。比如《涅槃经》卷二:“如来今现如此瑞相,不久必当入于涅槃。”

所谓瑞相,就是象征吉瑞之兆的相貌。佛门不主张以神通哗众取宠,但瑞相往往是佛教徒非常重视的。好像追求灵异的事情是所有信仰人的通病,因为平凡的人都敬畏不平凡的事,奇迹最能征服俗人。最近稍微留意了一下,发现网上很多关于瑞相的照片,也有很多人热议这些瑞相。瑞相固然可以增加我们的信仰、信心,但学佛之人千万不可以执著于瑞相,否则必遭魔道。

印光大师:“只求心归于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归一,自与心浮散时不同。若不以心归一为事,常想见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诚恳切,决不至起魔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

况且《金刚经》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执著外相,而忘了观照自己的心?

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住山,在庐山建立白莲社。他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从未跟任何人提起,到他往生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又现前了,他才告诉别人说:“现在我要走了,佛来接引我了,这个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临终往生时才告诉人,这才是真的瑞相,因为见到瑞相不能随便讲。

如果真有这些瑞相,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说:就是只有在求师父印证的时候才能提出来,而且不是在公开场所提出,是单独见师父,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请师父为你做印证,绝不向外宣扬,明理之人都是这种做法。

佛菩萨绝对不会现身搅扰大众的清净心。所以检验瑞相的标准,就是看你当时是否保持了你的身心清净。如果欢喜雀跃,喜形于色,甚至唯恐别人不知道你见到“瑞相”,这可以说都不是好相。因为菩萨慈悲,绝对不会在没有定力的人面前示现,他会无微不至地呵护我们的清净心。

最为不可理解的就是,每到佛菩萨圣诞法会的时候,就有很多居士手拿矿泉水瓶子对准太阳照,据说是通过这样可以见到菩萨的身影。试想见到又能怎么样?业障还不是要自己消吗?福报智慧还不是要自己修吗?更何况瑞相绝对不是依靠这样就能见到的,简直成了儿戏。

就算是见到魔障,也要下过功夫的人才可能有的事情,更何况见到佛菩萨示现?没有下一番苦功夫是绝对见不到瑞相的。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讲到见瑞相的方法说:“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上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上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以本善根力庄严故,一念中得见东方无数诸佛。是时东方一切诸佛,即皆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悉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实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悉现身往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密。是时行者见诸佛已,心生欢喜,于诸佛前,即得甚深观佛三昧海。”

经中说要见瑞相要诵咒、遍礼一切佛、不间断地做忏悔才可以见到,哪里会像我们日常做的那么简单。

《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也有记载:“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由此可见,大悲咒虽然不可思议,但持诵它用来灭罪,有些还是要有所证明,才能确知已灭。《准提咒》要见瑞相也是一样的。《大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若有诵此咒满十万遍,梦中得见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自见口中吐出黑物;若有重罪,诵满二十万遍,梦中亦见诸佛、菩萨,亦复自见吐出黑物;若有五逆罪,不得如是善梦之者,宜应更诵七十万遍。是时还得如前之相,乃至梦见吐出白色如酪饭等,当知此人即是罪灭、清净之相”。

见到瑞相是一件不可思议,甚难稀有之事。能够见到瑞相是人的大福报,是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轻易地用一点手段就可以见到的话,哪里还有难得可贵之处。

从经典来看,见到瑞相是要真诚地下一番功夫的,还是希望我们不要投机取巧,功夫是修来的,不是偶然碰到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安住本心,以平常心对待所谓的“瑞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

家里供奉的佛像一定要开光吗

很多人问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

黄智海《佛法大意》

印光老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佛经上说,万法...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有受菩萨戒跟没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

【佛教词典】金陵刻经处

位于南京市延龄巷,乃以刻印流通佛典为目的之佛教文化...

【佛教词典】六方众

日本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之大众。...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

华严经的十种佛

《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么叫十种佛?我...

慧律法师《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

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

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周绕水。是的,...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老牛闻经转胎为人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