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律衰败之原因

界诠法师  2020/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化,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客观条件:去圣时遥,人根陋劣。戒律是在印度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而制定,佛法传入中国,风俗差异,行有不便,如汉僧搭衣入市、托钵行乞等。而且,律海深广,讲说无人。中国的丛林制度,已代替了戒律,僧团的管理大都是依丛林规约,少依律制。在实际的行事中,仅凭少数人决定,不依羯磨法来完成。

二、知见不正:轻戒为小乘,未肯真学。中国佛教以大乘著称,比丘戒法,视为小乘声闻。孰不知,比丘身份的延续,依然按声闻律法来完成;住持佛法依然以比丘居上,怎可忽略!只是因为学持不易,畏难而舍。或千百年来,受禅风影响,自认为大乘顿性,以空理为高,事理相害,行不圆融。

三、教团风气:学戒的风气无法展开,参加受戒的人流如潮,受戒后却无人学戒,将戒本束之高阁。一出戒堂,忙于接法、当执事,升座当方丈,或赶经忏。随着市场经济的突起,利养日益丰厚,引人堕落。非法充斥,相沿成习,又无知为师,以盲引盲;滥收徒众,扩大眷属;滥建寺院,到处任职;滥传戒法,不依律制;僧教不彰,学无次第、

四、动机不纯:初发心出家,无出离心,无求知欲,亦无卫法护教之心;甚至将名利带入佛门,淡化因果观念,愚痴不畏罪报。所以,邪念、邪行、邪命自活,过分奢侈,享乐受用,不但戒律松弛,更影响佛教形象。

《南山律学教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吗

问: 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

虚云老和尚《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

如果人人出家人类会灭绝吗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别明三毒无畏。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佛教词典】摄僧戒场量

亦名:戒场量 资持记释云:“戒场中,先引开缘。数字入...

【佛教词典】善因

(术语)为善根招善果之因者。本业经下曰:善果从善因...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戒邪淫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 情场所,仅限于城市...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星云大师《净修法门》

我们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的历史上,人类经常有很多大...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

十供养赞

香: 心然五分 普遍十方 香烟童子悟真常 鼻观妙难...

钝根众生先培福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

享清福最难

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发光的手指

佛陀在世的僧团,名为「六和僧团」,何以称为「六和僧...

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

【推荐】无事是贵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被戏称为事儿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