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界法师  202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在一句佛号当中。所以当我们的心提起一句佛号的时候,理论上我们的内心已经进入到弥陀无量光无量寿的大功德境界当中。

我们的心在这么多无量珍宝当中,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把佛陀的功德转成我们自身的功德呢?靠的就是感应道交!

这个感应道交,在净土宗的修学当中,它有浅深的差别:浅的来说,叫做平时的感应道交。平时的感应道交就是说,我们在一期的生命当中,可能自己的身心遇到了障碍,遇到了病痛,遇到了各种灾难,自己过不去了,所以我们仰仗一念的信仰,提起佛号,那种真实的皈依心,把弥陀的功德给启动了,这个时候,消灾免难。

那么平时的感应道交,因为你遇到的障碍比较少,你只要面对你内心的妄想烦恼而已,问题不大,当然它产生的效果也不大。因为你就是一念的信心,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无所不在,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一定可以救拔你,就是那一念的信仰,不断地去念念听自己的声音,然后就过关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破障,它只是让你的生命产生局部的改变。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每一个念佛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么一些的宗教体验。但是这个东西当作一种辅助启发信心也就罢了,因为它不足以论断你的成败,因为你今生的因缘本来就是生灭的,你过得好一点,过得差一点,也就这么回事,回顾到整个大生命来说,你并没有太大突破。

净土宗真正的目标,最终的目标在临终的感应道交,这个是所有人一生的努力,可以说是背水一战。面临了这一关,临终的感应道交问题就复杂了,因为它不是只有你第六意识的妄想而已。如果你稍微读一点佛法唯识的道理,你会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现前——阿赖耶识这个生命的大仓库,所以你的第六意识真正临命终这个关,就不是平常的烦恼关而已,你面对的是一个生死关头,生死关。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阿赖耶识现前,阿赖耶识会产生两种的力量:一个叫做生死业力,就是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杀盗婬妄这种生死业力。

有些业力得果报了,有些业力还没有得果报,尤其是在这么多的生死业力当中,有些活动特别炽盛的业力叫做增长业,可能这个业你前生造过,它沉淀下来了,但是你今生又去造作,那么你就会把过去的业力给激发起来,只要你今生数数地造作,而且每一次做完都有一种心态,告诉你自己:我以后还会再做。就是你这个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种增长业,临命终的时候一定会起现行,因为它准备要引导你去得果报了,这是临终一个很强大的势力。

所以净土宗,你必须先处理这一块,因为这个业力会起得非常早。如果你今天没有把这块的增长业忏干净,你连提起正念的机会都没有,你连助念的机会都没有,你就得果报了。

所以我们昨天讲的就是透过拜忏,透过发愿,透过持戒,让这一块的业赶紧地沉淀下来,它不能够活动太炽盛,这个业你没办法带走的。所以净土宗的人,愿我临终无障碍,第一个障碍当然就是业障。

那么这个障碍,我们昨天讲过了,破掉以后,现在就第二个障,就是颠倒妄想。为什么妄想上面加一个颠倒呢?《楞严经》说,这种妄想它不是一般性的妄想。我们今天去工作,我什么时候要加油,我什么时候要去超商买什么东西,这种妄想就是表层妄想,临终的时候对你一点伤害都没有,这佛号一提起来,它自动消失掉。

但是有一种妄想特别坚固,它从你无始劫来,就一直在你的内心活动到现在,是一种强大的等流的力量,也就是说这种妄想,它已经是跟第七意识的自我意识结合,它在你的内心当中已经形成一种自我的概念了,它是你的自我性格的一部分了。这种妄想,临终也一定会起现行,它会干扰你的正念。

你本来发愿要求生净土,这个妄想对你产生一定的伤害跟误导。所以临命终的人,我们面对生死关头,一句佛号提起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这个时候谁能够冲过内忧,调伏外患,谁就直接趋向弥陀的光明!

那么外患这一块——生死业力,我们昨天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现在我们来处理内忧这一块——颠倒妄想,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处理的。

当然每一个人的颠倒妄想不一样。有些人表现在对财富的追求,有些人在男女色的追求,有些人在名声的追求,每一个人形成这种自我意识所主导的颠倒妄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今天告诉大家一些处理的方法,我们对于临终生死关头的内忧外患,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早作准备,免得临命终的时候手忙脚乱,因为临命终,它一定会出来。

《禅观与净土 观照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推荐】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侍奉鬼神也...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佛教词典】乐果

(一)涅槃之妙体,离一切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

【佛教词典】竺法力

东晋译经僧。又称释法力。西域人。道行清高,善通方言...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佛说做梦的五种原因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可怕的黄金

一位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出来,刚好碰到一对在林...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念佛消业障出家获新生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星云大师的生活衣食住行

在这里,要向各位报告贫僧的生活衣食住行的关系,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