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明海大和尚  2020/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大家熟知的偈子出自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无门关》,颂的是“平常心是道”。

什么样的心态是与道相应的心态,是真正吉祥幸福的心态呢?就是平常心的心态。

“平常心”这个话,原本是赵州禅师的师公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后来赵州禅师在南泉普愿禅师那里请教“如何是道”,南泉普愿禅师也讲“平常心是”。什么是平常心呢?赵州禅师跟着就问:“还可趣向也无?”意思就是说,我们还能够想一个办法到达它吗?南泉禅师说:“拟向即乖。”如果想用你的心去攀缘,去找,或者说去分别这个平常心,那你就已经不是平常心了。

南泉禅师接着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它是在知和不知之外。“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我们平时用的知是分别妄想。但是,如果像木头和石头一样,浑然不知,又是无记。道不落在这两边,所以与道相应的平常心,也不落在知和不知这两边。

慧开禅师这四句话,就相当于他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平常心。怎么样来修行我们这个心,这是禅的一个永恒的题目,也是我们所有修行人,所有学佛的诸位,或者说是所有众生生命的核心命题。

要修行平常心,有三种境界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第一种境界就是在平淡处,或者叫枯淡处,来炼这个心;第二种境界,就是要在喧闹处来炼这个心;第三种境界,就是要在困厄处来炼这个心。如果我们能够历经枯淡、喧闹、困厄这三种境界,而内心却是如如不动的,大概这个心就算平常心了。所以,平常心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简单,在禅的修行层面,平常心有很精准的定向。

第一个枯淡处。这是现代修行人很难通过的一个考验。处在信息化的时代,每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面对太多的信息,根尘相接,令我们在六根门头,产生很炽盛的分别,白天黑夜念念不间断在进行。

如果在以前,我们的眼根也许只是看到山河大地和身边的景象,但现在我们的眼睛有了很大的延伸, 可以通过摄像、照片、望远镜、网络,看到时间空间跨度更广阔的景象。

我们的六根有一个习性,就是它好像总是在饥饿状态,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吃点什么,摸点什么,想点什么。六根的这种状态,就像饥饿时见到食物一样。我们的六根需要接触外面的信息来让它得到满足,我们的分别心也需要法尘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像食物一样让它满足。

但是它好像永远不能满足,你要不断地给它喂,给它提供新的信息来刺激它。这就是我们在念念之间,根尘交接的时候,向外去驰求六尘信息,在上面起各种分别。

我们观察这个社会有一种现象,好像很少有一首歌曲一直流行,我们唱一段时间就觉得没味了,要换;好像也很少有明星一直都红,他红过了,会有后面的人把他取代。总是不断地在换,人们视觉疲劳、审美疲劳的频率越来越快。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众生在根尘交接这一点上的饥饿感。

现在,如果我们把手机丢了,就好像丢掉了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坐卧不宁,因为手机是我们跟外部世界进行根尘连接的一个中转。

枯淡是什么,枯淡是让向外追求根尘信息的习性歇下来。每天你到大殿里面念一样的经,但是你并不乏味,不觉得枯燥,还能够津津有味、法喜充满,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信息本身来说,虽然经文的内涵很深邃,但是从文字、声音上讲,那个经其实是比较单一的,但你能适应,每天坚持念,同时津津有味、法喜充满,这就是枯淡处炼心。

在枯淡处,你的心能够自己相对地独立,能够与经文的内涵相应,并从自己的信仰中生发出一种喜悦,那你就不会说今天念一种,明天换一种。可能有很多道友,都有这种经验,在某个时间段,下决心每天要念《地藏经》,过了一段时间又想再换一下,念《金刚经》,再过一段时间再换一下……

其实也是你的心,好像有一种疲劳了。在一个同样的重复的经文上,你的内心能够深入,能有法喜,这就是在枯淡处我们的心经受了考验。这是以念经来做个例子。

在丛林生活方面,我们每天吃的其实也很枯淡,菜根嘛。但是心定菜根香,如果心有定力,我们的注意力是收摄的,菜根也咬得有滋有味。如果你在吃的时候有心事,想别的事,即使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所以心是如此地重要。

因此我们出家师父要耐得住这个枯淡,耐得住这个寂寞。在这个枯淡、寂寞, 在这个信息很简单的环境里面,我们的心能安定,其实就是信仰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来自于名利的悬赏,不是来自于舆论的赞誉,而是来自于信仰,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要在喧闹处炼心。现在过年就是个喧闹处,人多、事多,你怎么能够有定力?有时候事情一多,人一多,我们就会不耐烦,脾气就会出来,甚至在佛殿里面对居士着急发火、骂人,这些现象经常有啊。有时候人忙了以后,你的定力就不行了,容易烦。

所以,恰恰要在喧闹中去锻炼怎么保持内心的从容。有的修行人在没有事情的环境里面心态还蛮好,刚有一点点事,心马上就乱了。这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过风雨的历练,不管用。日常生活里的这点喧闹,我们都不能够挺过去, 如果生死大限来临,我们就会方寸大乱,根本就没希望。

在东晋时,曾经有一场战争叫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带着八十余万大军在淝水北岸,与南岸谢安统领的八万东晋军队对阵。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成语与这场战役有关,比如风声鹤唳,就是人听到风声、鹤叫,就以为敌人来了,描述苻坚军队败退时内心的恐惧。

但是在决出胜负以前, 谢安在屋里跟人下围棋,等到有人跑到军帐跟他报告说:我方大胜。他仍然不紧不慢地在那里下棋,说等我把棋下完。这就叫大将风度啊,在胜负未决之际,还能保持那种从容。

相比之下,春节期间,我们很多人很多事就没法比啊。当然过春节我们压力也很大,因为不卖门票,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估计有几万人次,消防的问题,防盗的问题,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人太多,拥挤踩踏的危险都存在。寺院的执事提前开会安排工作,然后还有大量的义工参与服务。在这里要感谢义工们的奉献,他们有的维持秩序,有的看管香火,很辛苦。

在这种喧闹和纷杂中,保持内心的淡定,这也是一个修行人应该经历的。你多经历一点这个场面,你的心量会更大,定力会更足,这样你才有力量去担当佛教更大的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责任,佛教的担子不会永远在一代人身上。你的力量从哪里来,像温室里的花朵,像脆弱的小草?其实小草倒不脆弱,把它压弯了,它还能直起来。有人就像温室的花朵,经历一点点复杂的事情,心就乱了,没头绪了。这就是一个问题。需要在混乱中修行。如果你在禅堂里有定力,你不妨到大街上去走走,看看定力还在不在。这是第二种炼心的境界。

第三种境界,就是要在困厄中炼心。什么是困厄啊,就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特殊的困难和考验,比如严重的疾病、突然的灾难,或者人事的变动,比如被人冤枉了,或者有牢狱之灾了。当然,人生有个最大的困厄,每个人都不能免,虽然今天是初一,我们学佛的人倒是不怕,不妨谈论一下,这个困厄就是所谓死亡。

面对这种重大的困厄,我们的心怎么样?这个淡定的力量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取决于平淡处有没有把法喜修出来,喧闹处有没有把定力修出来。所以,在面对困厄的时候,最容易看出你是不是真正的有道力了。如果没有充沛的道力,困厄来临, 你就会手忙脚乱。

我想在这三个环节,能够让此心如如不动,这大概可以说是平常心的一种体现了。当然,我讲的三个环节,也是有深有浅的。如果要再讲深一点,平常心就是要求你不起分别。要不起分别,那必须要真正认识我们这个心,把我们内心分别的种子,那个根,给它斩断。这就是禅门修行用功最终的宗旨。斩断这个分别心,就像一根木材点着烧火,最后烧尽了变成冷灰,没有力量了;就像一头用石头做的狮子,它会叫吗?它不会哮吼。

在浅处,可以以这三个环节来检验我们。现在八零后、九零后发心出家修行的法师们,非常有必要在这三个地方炼心。

首先是枯淡处。因为八零后、九零后从小成长和教育的环境就有大量的信息刺激,大概都没有体验过什么叫枯淡,没有体验过没有手机、不上网的生活。你不要以为现在信息很多就是一种富有,其实这是一种贫乏。

也要经历喧闹的历练。喧闹的历练,你必须要去发心,要在丛林、在常住里面为大众服务。你要经历一点事,到客堂去待一待,每到过年或者有法会,在客堂的窗口去体验一下,看看待人接物中你的心态有没有起伏。

当然我们也会经历困厄。这个困厄可遇不可求,我们不会去求困厄,但是大概都会遇到。在困厄处逼自己,最后你的心就有力量出现。

最后,借此机会,我衷心地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在“修平常心”这个题目上能够有大的收获,真正地做到无门慧开禅师偈子里所讲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我们禅修的根本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大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

念《金刚经》,有没有想《金刚经》说什么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

不知道

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

离了妄想,你在什么地方

初发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说你们这...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禅者的伟大之处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道一看到时就问...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推荐】嘴上不积德,最终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在郑博士咨...

对自己这么残忍,恐怕会失去大好机会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

欧洲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时候...

105岁「佛门泰斗」谈养生与修心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老和尚,是当今硕果仅存的绝...

【佛教词典】心药

(譬喻)出世之教法医众生之心病,故称曰心药。秘藏宝...

【佛教词典】四别

即佛宣说净土之观无量寿经及圣道之诸经时,有处(说处...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

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

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疾,就是快速;解脱,就是离...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

星云大师《做个大丈夫》

在现在的社会中,大丈夫已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了。现在有...

钓鱼捉鱼的恶报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二、业

第二篇 业 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 业,梵语karman,音译...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人生旅途的每一处驿站

人在旅途,往往要考虑:今夜宿何处? 大多数人会把驻...

有梦想就要立即行动

海伦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