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202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从今已后应作厕屋,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道。作法者,若作坑、若依高岸、若坑底有水出者,当使净人先起止中,然后比丘行。若临岸上底有流水者应安板,令先堕板上后堕水中。应作两孔三孔,孔广一不舒手、长一肘半。屋中应安隔,使两不相见。边安厕篦,屋下应安衣架。”

看到这段关于厕所当建于何处、如何修建、大小方位的详细说明,眼前是不是浮现出了一位温柔细致还很睿智的大家长形象?其实,此段话出自东晋时译的《摩诃僧祇律》,佛陀住在舍卫城时,因世人讥嫌沙门随处解手,而对建厕所做出的开示,可以算作伽蓝厕所的起源了。

至秽之处,当使净洁

从上文可以看出,至少在东晋,佛门对厕所的称谓还是相当直白的。在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融合过程中,对厕所的称谓,逐渐多且文雅起来。

唐人编著的《赵州和尚语录》中,有:

因上东司召文远,文远应喏。师云:“东司上,不可与你说佛法也。”

宋人编著的《禅苑清规》中,对“大小便利”条目的规定里,称呼寺院厕所为东司。但在同为宋人编著的《释氏要览》中,称寺院厕所为“屏厕”,同时表示“东司”的称谓未见典故:

“说文云屏蔽也。释名曰,厕杂也,杂厕其上也。或曰溷溷浊也。或曰圊圊清也。至秽之处,宜洁清故。今南方释氏呼东司,未见其典。”

不过《释氏要览》对厕所“至秽之处,宜洁清故”的阐释,很好地说明了佛门对厕所的其它几个称谓来源:东净,西净,圊园等,因此处为一必须经常保持洁净之所,故以净为名。当今也有部分寺院的厕所就挂“净房”匾额,比如南普陀寺山门内的公共厕所,所书即为“净房”。

在佛门所有关于厕所的称谓里,雪隐大概是最富诗意与想象力的一个。雪,为净之意;隐,为隐处。雪隐,即有净洁隐处之意。据《武林灵隐寺志》记载,宋代名僧雪窦明觉禅师曾隐居灵隐寺,担任净头之职,而成就道业,故有此称。

……云门宗,字隐之,遂宁人,姓李。参北塔祚公,尽其道法。将造钱塘,值曾学士于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显至灵隐寺,浮沈众中。曾奉使归,访师灵隐,无识之者,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

在离雪窦禅师生活年代更近的书籍如《明觉祖师语录》《禅林僧宝传》中,此说并未有印证,倒是见于日本编著的《竺仙和尚语录》:

他昔在灵隐做净头。今灵隐净头寮名曰雪隐,即今圆觉净头寮二草字即是。不知何人好事者摸来。他做净头时,将众人用过筹子,虽把水浸渍洗涤,其上有干垽之物不去者,躬以指甲剔洗。又恐不光滑,或少伤你所用处身体,乃于自面上荡试之。如此。

在日本,如今依然有不少寺院的厕所上书“雪隐”,尤其是与中国禅宗渊源颇深的日本茶道,其道场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茶庭”,是附属于茶室的庭园,很多设施都是为了净化主、客身心而设,其中之一即为“雪隐”。主人对待雪隐要格外用心打扫,在举办茶事时,客人入席前要先带着修行之心观赏“雪隐”内况,这也是日本茶道中一项很重要的清净身心的修行内容。

雪隐之美,在卑以自牧

古代宗门祖师大德,发心入道,必先亲历种种磨难,在种种最卑贱杂务中磨练自己的品性道心,而人们最厌恶的打扫厕所的工作,恰是祖师大德们磨练自己心性之所在。雪窦明觉禅师隐于灵隐寺净头寮三年,令雪隐之美称流传至今。

管理厕所,在寺院有专门的执事“净头”。《勅修百丈清规》中约定此职不强请,凡供此职皆是发自道心。将交替时,堂司预先出小榜云:“下次净头缺人,如有结缘请留芳名。”愿结缘者收榜告诉堂司,然后堂司禀告住持请充之。

《禅苑清规》云:

“净头者行人之所甚难当,人之所甚恶。可谓无罪不灭,无罪不愈,无福不生。”

在古时担任“净头”之职,需要扫地装香、换筹洗厕、烧汤添水、手巾净桶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有缺漏坏处常须点检添换。《竺仙和尚语录》所记载的明觉禅师甚至亲用指甲去除厕筹上的污物,乃至因恐厕筹不光滑而特在自己面上划拭,实为菩萨行径。而大慧禅师担任“净头”之职,洗筹于宝峰,有终身不养爪甲之誓。

在佛门中,担任“净头”是培植福报的极快法门。祖师大德谦卑服劳于众,终圆成道业,为后世佛弟子敬仰。

其净在人,不在境也

大德僧众俯首谦卑为众洒扫厕所,佛弟子如厕之时更应保持谦卑感恩之心。其实佛陀除了对如何建厕所做了详细开示外,对沙门如何上厕所,也制定了种种戒律。《摩诃僧祇律》中,佛言:

不得临急已然后上厕,应当如觉欲行便往。往时不得默然入,应弹指。若内有人,亦应逆弹指。若大急者,应背蹲先人、应兼容处,不得未至便高举衣来,当随下随褰。不得着僧卧具上厕,不得厕上嚼齿木、覆头覆右肩,应当偏袒。不得在中诵经、禅定、不净观及以睡眠,令妨余人。起时不得高举衣起去,应随下随起。

此外,《释氏要览》中佛陀对洗净也有详细开示:

佛言:汝等比丘应可洗净。《三千威仪经》云:比丘若不洗大小便,得突吉罗罪。亦不得坐僧床座及礼三宝,亦不得受人礼拜。

在《缁门警训》的“登厕规式”中详细说明了上厕所全程的种种规定,其中所记载的“大小便时身口状如木石,不得有声”最为可爱。

翻阅典籍,会发现佛门对上厕所的戒律之详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而且种种戒律多是因世人对僧团行为、或是僧团中有比丘遇到相应的难题之后,佛陀应机制定,因而诸多细节非常生活化,就算放到今天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不要急到不行再找厕所,轻关门,勿笑语,不乱贴乱画乱吐,不一直敲门催逼,也体谅下外面的人速度快一些,还有,清理干净,好好洗手……

凡此种种,其实不过是为人的基本文明素养,却是公共厕所容易脏乱差的根源。

寺院的厕所,是潜心修行的法师们时常清洁,是义工发心打扫,才让这世间最易不洁之处,保有一分清净。急匆匆跑进厕所的我们,至少可以用一颗清净体谅的心,把这件人生小事做好,当不负“雪隐”这一诗意的称谓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手持锡杖时的发心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的由来

法门寺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

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惟贤长老《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

一、念佛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 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孝养父母,功德无量;背逆父母,获罪无边

(一)孝养父母,福德之基。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

【佛教词典】法界实相

(术语)法界与实相也。是一体异名,今重言之耳。四教...

【佛教词典】大明寺

中国佛教寺院。又名法净寺。位于江苏扬州市西北的蜀岗...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

【推荐】我们的福气卡里究竟还有多少余额

我在读书时,经常狂饮烂醉,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老天...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

水牛忍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旷野,广阔无垠,浮云流水,嫩草...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

什么是真正的福德功德

问: 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 慧律法师答: 从粗浅...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第二章 归敬祈愿加持 请看愿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