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衣一钵不离身

2016/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清·顺治

这首清朝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语,把出家人修道的崇高神圣境界形容得很明白。“天下丛林饭似山”,天下的丛林寺院,多得让出家修道的人吃饭不愁,挂单不完。“钵盂到处任君餐”,只要具有出家人条件,就可以钵盂随身万里游地到处参学,多么洒脱逍遥。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世间上有什么宝贵?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当然是黄金、白玉,但是以修道者的眼光看来,最宝贵的莫过于一生披搭的袈裟,晋朝慧远大师说:“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乃圣贤之物。”

出了家以后,潇洒超越的生活与一般人不同。袈裟又称福田衣,披了袈裟就等于穿了福田衣一样,可以做为世间上的福田。袈裟的宝贵,不在于它的价值,只因袈裟代表了一个出家人的责任──绍隆佛种,光大如来遗教,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出家人,肯牺牲小我,把自己奉献给大众,为众生消灾解殃,祈福化难,是生命的大医王,唯愿世间上的出家人都能知道自己任重道远,宝贵这一肩袈裟!

最初佛教出家人,以三衣一钵为代表,因此出家人不管云游何方,总是三衣一钵不离身。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总名袈裟。袈裟是坏色、不正色、染色之意。

三衣各有其用途与含意:

1、僧伽梨:又称大衣、祖衣、重衣、杂碎衣、高胜衣、入王宫聚落衣等,为外出及其他庄严仪式时穿着,如入王宫、聚落、乞食及升座说法、降伏外道时所着,以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所缝制而成,又称九条衣。

2、郁多罗僧:又称七条衣、上衣、中价衣、入众衣等,为礼诵、听讲、布萨时所穿着,用七条布缝制而成。

3、安陀会:又称五条衣、内衣、中宿衣,为日常生活及就寝时所穿,用五条布制成。

三衣的制作方法,首先把布割截成一块块缝制而成。此源于一日佛陀见一畦畦的稻田,便对阿难说:过去诸佛衣相如是,后乃依此做衣相。制作三衣时,把割截下来的布片缝成田字形,称为福田衣,表可供善信种福之意。由于经过割截缝制而成,故又称割截衣,具有三种功用:①杜防法衣他用;②使僧尼舍离对衣服的贪欲;③避免他人盗取。

“三衣”的用处:“五衣”是平常起卧时用的。也有说是工作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习俗与气候的关系,三衣只在法会佛事时穿着,平时则穿长衫。僧尼们在工作时,都穿着简易僧装,并未着用“五衣”。“七衣”是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是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大衣”是说法、论辩、羯磨,或是面见国王重臣时用的。

根据《藏义经》说,袈裟有十种利益:一者菩提上首;二者众处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舍身;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刹恭敬;九者天龙护佑;十者得成佛道。永明延寿禅师《戒序仪文》说,莲花色比丘尼曾披袈裟作戏,以此因缘,得值释迦牟尼佛所,出家证阿罗汉果,由此可见袈裟之尊贵。

钵,是出家人的食器,出家人托钵乞食,堪受人天供养,故代表“福田”。钵又名应量器,有三事相应:色相应——钵要灰黑色,令不起爱染心;体相应——钵体质粗,使人不起贪欲;量相应——应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

无论是三衣或钵,都代表清净的僧团,象征修道者的人格。顺治皇帝诗云:“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顺治皇帝赞美钵盂袈裟,也就是赞美出家的僧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从前,有一个穷人,只有少量的财物。看见非常富有的人...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中国首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

佛教的养生理念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

「七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于七情,医家、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绍,对于中医学来...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

【佛教词典】实事名

【实事名】 p1272 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实事名者:谓于...

【佛教词典】肉食十过

众生己亲、见生惊怖、坏他信心、行人不应食、罗刹习气...

【推荐】如何让自己所求之愿能迅速成办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方便地、更快速地通过自身地努力达成...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没...

人生短暂,行善不能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平日的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多做善事,...

悉达多太子的成道

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尚未成就佛道时,一日,取地上槁...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如何做一个佛弟子

问: 如何做一个佛弟子?佛弟子应该如何行善? 慧律法...

宿世业报

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听说佛陀能够知道现...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果报有哪五种

前面我们谈到这个业力,包括名言种子,包括业种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