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净界法师  202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反正就清净本然,你只要直下承当就好,但是这个作用甚深,我们应该了解一下。

看这个表。“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这个表很重要。我们先看表的下面,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先看体,有性空跟性具。

先看它的性空。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的体性是清净。但是这种清净,它法尔——就是它本来就具足十法界的染净诸法,这很重要!性具就是说,它这个清净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是潜在的,就好像唯识种子的概念,但是它不用种子这个名词,它叫具足。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会出现人的果报呢?就是我们的心性当中本来就有人的法,我们只是假借五戒十善的业力,把心中的法启动起来。

我再讲一次: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就像一个仓库,它本来就有十个房间,有的房间里装的是佛菩萨的功德庄严,有的房间是装二乘的涅槃,有的房间是装六道轮回。如果你造五戒十善的业去熏你的心,你就打开了人道的那个窗户,就把人的果报现出来,让你受用,让你自己循业发现。如果我们忆佛念佛,我们就打开了净土的功德让我们来受用,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佛法的角度,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因为你本来就有。所以我们佛法不讲生起叫缘起,是因为因缘把它显现出来。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哪有什么生起呢?只是说它本来是一种潜在的功能,你用五戒十善把它激发出来了。所以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它有十种可能性,有十种潜能。

第一个,你有成佛的可能;第二个,你有往生的可能;当然我们也有六道轮回的可能。这是天台宗很重要的性具思想,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所开显的。我们这个清净是具足十法界诸法的清净,不像二乘的清净是完全偏空,大乘的清净是具法的清净,在天台宗叫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

我们现在的果报,是把自己的法触动出来,让自己受用。就是它这个里面有十种资料,都是你本来具足的,现在是哪一种资料调出来,自己来受用。如果你造了五戒十善,你把自己的人的果报创造出来;你做了杀盗淫妄,你把自己具足的三恶道的法创造出来。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因为它本来就具足,哪有什么生?

生,什么叫生?是本来没有,后来变有,本无今有叫生,所以佛法不讲生,讲缘起。就是你创造一个念头,把这种法现出来,叫缘起。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信心: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佛菩萨的功德还是在那里等着,只要你能够打开佛菩萨那扇门的密码,你随时可以把佛菩萨功德创造出来。因为你的心中本来就具足佛的可能性,只是你现在不知道方法操作,你不知道用什么念头去打开它而已。

所以,这种圆顿思想,是让一个人很快从罪业跳脱出来,很快进入正道的非常重要的思考——生命就在你一念之间!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个道理,临命终时,转这个业力非常快。这种思考模式,套一句佛陀在《楞严经》说的,灭业障如翻大地。因为你本来具足佛的功德,你没有失掉,过去因为傻傻地去启动了轮回的开关而已,你现在可以重新启动。

因此,这种性具的思想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但是这种清净不是顽空的清净,是妙有的清净,是具足染净诸法。因为我们今生很多念头的造作,去刺激到不同的法界,所以就显现不同的果报让我们来受用,这个叫作缘起论。佛法很少讲缘生,因为本来就没有生,是因缘把它生起,也是因缘让它消失掉,缘灭。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因为你本来具足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一个人若无喜怒哀乐,与草木何异

问: 一个人若无喜怒哀乐,无情,与草木何异? 妙境法...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

清净本然的本体,怎么会有染净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问: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啊? 惟贤老和尚答:...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

【佛教词典】见道十六心

【见道十六心】 p0642   俱舍论二十三卷九页颂云:世...

【佛教词典】有根身

梵语 sendriya-kāya。即指人之身体。全称有色根身。色...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

圣严法师《信心不退转》

很多人在参加法会的时候,一唱到发愿文或忏悔偈,就忍...

何谓五眼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慧律法师《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

圣严法师:有钱是福报,无钱是智慧

有位居士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师父,现在我学佛已有两...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

世间的一切成就都是无常的

我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这么多年轻人死了...

四季中的饮食养生

如果我们懂得正确地吃,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人与大自然...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