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智圆法师  2021/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于这一念心。迹是外在所现的修行。说到净土妙理,就在日常起用中,从没有离开,也就是前篇所说的“心净、语净、身净就是净自土”。从早到晚,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的一切善根都回向往生,就都成为净土资粮。误犯过失,诚心忏悔,回向西方,也成为净土资粮。

说到它的表现,早晨喝一杯茶的功夫,就能做净土修持,不必整天固定在一种方式上,就是所谓的十念法门。此法是宋朝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忙、无暇修持的人设立的。今天事务繁忙的在家人,也可依之修持。

方法是每天早晨盥漱完毕,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最后念发愿偈回向。念完之后,礼佛三拜而退。没有佛像,就向西问讯。

为什么尽一口气念?因为众生心思散乱,又无时间专门念佛,尽一口气念就是借气摄心,心自然不散乱。但须随气长短,不能勉强多念,勉强了会伤气。念佛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适中,如此念十口气,连续不断。而且,只可念十口气,不可念二十、三十口气,多了也伤气。

这样做的原因:以散乱心念佛,难得往生,而此法能使心归于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很大。(出于《印光大师文钞》)修持法门有从低至高的九种品类,人人可以修持。即使罪恶之人,佛也不舍弃,只要回心向善,就成为善人。所以,十念法门,人人都可以修。就像一间黑暗室,千年没有光照,一灯照耀,顿时明亮。所以,即使杀牛宰马的人,放下屠刀,也能修持,也能往生。

比如唐朝张善和,一生以杀牛为业。临终看见群牛说着人话来讨命。他惊恐万丈,叫妻子说:“快请僧人为我忏悔。”不久,僧人到了,对他说:“《观经》里讲,临终恶相现前时,至心念佛,就能往生。”张善和说:“地狱相现了,太紧急,来不及取香炉!”他就左手举火,右手拈香,面西恳切念佛,还没念到十声,就说:“佛来接我。”由此往生。

所以修持并不难,也不妨碍做一切世间事。做官不妨公职,读书不妨求学,经商不妨贩卖,务农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承事上级,出家不妨参禅。凡一切作为,都不妨碍。因此说:其修持工夫只在早晨喝一杯茶的时间上,就可以成为万万劫不失坏的资粮。人为什么不修呢?

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就在“不离世法,能行出世法”。谁都能念六字名号,念得纯熟,可以工作而不离修持。比如,扫地,可以边扫边念;走路,可以边走边念;洗碗,可以边洗边念……,以至于做一切不用心的事,都可以念。

比如,宋朝湖南人黄打铁,原先是个军人,后来以打铁为生。每次打铁时,边打边念阿弥陀佛,从不间断。有一天,他托邻居代他写一首偈,广劝人念佛。偈语为:“日夜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完即安详往生。

清朝有个木匠叫沈承先,七十多岁时,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手中斧头不停,口里念佛不断。康熙十年三月,他预知时至,三天前即告别所有的亲友说:“我要生西方了,以后不再见面。”又告诉儿媳:“明天是十五,我要往生。”第二天一早,他沐浴更衣,向西端坐,烧好香,趺坐而化。

以上两位居士都把净土的修持贯彻到了工作、生活中,用几年功夫就修成了。

阿弥陀佛发下的宏愿,是要普度法界一切有情。依仗愿力,具缚凡夫即生就能往生净土,这是体现了阿弥陀佛的方便力已达极点。没有这样方便至极的法,具缚凡夫怎么能一生就超出轮回呢?尤其当今时代,染缘炽盛,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种种业缘牵缠一身,单凭自力,有几人能得解脱?而净土法,人人能修,人人有望成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平凡决非浅陋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

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一句佛号创造生命奇迹

宗实老和尚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九年前的剧烈心绞痛,...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四十八大愿——(第48愿)即得诸忍究竟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有人一辈子生病,但是带病延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

何谓学佛

学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学来的佛法、佛教、和研究...

僧团如何和合共住

【原文】 《智论》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者,贤圣说...

【佛教词典】克黎可足

西藏名 Khri-gtsug lde-brtsan。又作可黎可足、徕巴赡...

【佛教词典】阳焰喻

【阳焰喻】 p1188 世亲释五卷五页云:他复生疑:若无有...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

暴露的服饰对女性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盛夏季节,街头巷尾不时会有穿着吊带裙、露脐装、露背...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

星云大师《为自然生态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内心不平的现象:我们...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做了一点点好事,就想把一切灾难都免了

【如修多罗中,或说有退堕恶趣者。非其实退,但为初学...

修行人为什么一定要受戒

问: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 凡夫修...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

肠胃的「四敌五友」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