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憨山大师  2021/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了无纤尘,清净无物。此中本无迷悟生死,圣凡不立,生佛同体,无二无别。此正达磨西来,直指此本有真心,以为禅宗。故对武帝云:廓然无圣。若能顿悟此心,则生死永绝,只在当人一念顿悟,即名如如之佛。不属修证阶差,不属三乘渐次,此禅宗目为向上一路。

从前诸祖所传,即指此心,以为宗极,是名为禅。此宗不立文字,只贵明心见性,其修进工夫,当初达磨教二祖,问曰:汝作甚么?二祖云:乞师安心。达磨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达磨即与印正,云与汝安心竟。此心不可得一语,便是西来的指。二祖又问:岂无方便?磨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此便是教参禅最初第一著工夫。

达磨之道,如此而已,除此心外,更无别法后来禅道既久,学人不能顿悟,故有参禅提话头之说。其话头不拘是谁,随将古人公案一则,蕴在胸中作话头,下疑情,即无之一字,就是公案。直者疑处,便是参究。参来参去,久久忽然心地迸开,如大梦觉,即名为悟。以参究便是用工夫,以正参时,心中一念不生了无一物,故说无我无人,犹如太虚,悟处便是下落。既得了悟自心,则历劫生死情根,一齐顿断。

既悟此心又说甚佛与众生,故从此已去三界,往来任意度生,永绝诸苦,不被生死拘留,是称菩萨。此便是参禅到底下落,性命从此了却。若不悟此心,则被一生作下善恶业牵,轮转六道诸苦趣中,到底没下落。所谓生死苦海,无有彼岸,正谓此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

参禅的先决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

未证谓证,未得谓得,大妄语成阿鼻地狱

宗门下的人,不乱开一个口;假使说错一句话,就要丧身...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知见不正,纵修得十万岁寿命,还不如不修

佛的正法难遇。我们业障重的苦恼众生,虽有善根感受这...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佛教词典】内外法差别有三

【内外法差别有三】 p036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八卷十三...

【佛教词典】十无碍

用周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真应无碍、...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问: 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圣严法师:顿悟与渐悟

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