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净界法师  2021/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大;第二个是引因,引生的“引”,它能够使令一切法保持不失。就是种子有生长广大跟保持不失两种的功能。

看论文:此外内种子,能生引应知,枯丧由能引,任运后灭故。

这个“外种”——植物的种子,跟“内种”——阿赖耶识的种子,都有“生因”跟“引因”,有生长万物跟保持不失的功能。怎么知道呢?“枯丧由能引”。植物有时候枯萎了,或者一个人——有情众生的生命死亡了,但是这个植物的尸体跟人的尸体不会马上消失掉,因为它的种子有保存的功能。

它会怎么样呢?“任运后灭故”。它会慢慢地、慢慢地消失掉。所以,这个种子会不断地变现生命,即使你生命死亡了,它还会保存一段的时间,它还会摄持这个生命,使令它慢慢消失掉。就是,这个种子不但是有“生”,也有这个“引”的功能。

辛三、非真依真别

看辛三,非真依真别。这个“外种”不是一切法的依止处,只有内种才是真实的依止处,所以叫“非真依”。跟“真依”的差别,看论文:

外种内为缘,由依彼熏习。

其实,这个植物的种子是以内在的阿赖耶识种子为因缘才引生的,没有内种,就没有外种。“由依彼熏习”而生的,由第六意识熏习阿赖耶识产生这个内在的种子,才变现出这个外在的植物的种子的。所以,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其实内种才是真正的因缘。

所以在《阿含经》上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成住坏空了以后,那么到了“空”,又变成“成”,这世界又形成。那怎么会有植物呢?怎么会有水果呢?它有种子。那么它怎么有种子呢?它第一颗的种子是哪里来的?它怎么会有第一颗种子呢?就是由业力变现的,内种。这一类众生有这个因缘吃到苹果,它这个苹果的种子就出现了,就是这样子。所以一切法的生因是内种,外种是内种变现的。

 《摄大乘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

把过失推给别人,这就是痛苦一再重演的原因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从外面来的,...

梦参老和尚:想修禅,怎么入定?

今天有个小道友,劳动的,她突然间看到我,看看左右没...

星云大师:八种不动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养,没有定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常常...

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原文】 吾人是生死凡夫,不可瞎造谣言。己所知者,不...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身体有病,就要医生给看。我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喝茶的十个益处

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佛教词典】即中

圆教的中谛,乃空假二谛相即之中,故云即中,以别于别...

【佛教词典】师祖

(一)又作师翁。指师之师而言。由是推知,大师祖即指师...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读书有「五到」

人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增加自我的能量...

追求物质的乐受是无底洞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

舍报往生法是否可取?

问: 是否存在舍报往生法,即舍去当生快速求生净土,...

素食不会营养不良的道理与正确吃法

荤素之争已经不知进行了多少年代。并且,越来越激烈。...

法诚师父的二三事

据说,很多师父出家前都遇到过一些不思议事。我与法诚...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

浅议如何集中精神

现代人在生活中,时常感觉无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学习...

四十八大愿——(第29愿)受经普得智辩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读、若讽诵、...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