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识学的精华

惟贤法师  2022/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识学的精华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识发展为百法,其中有为法共九十四种,无为法为六种,将心法、色法等分类,详释其定义和作用。心法与色法统一,其中包括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包括胎、卵、湿、化等各种生命,器世间包括山河大地等各种环境。从宏观上讲涉及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的范围,以现代语讲就是整个四维以上的时空。

这种根身器界都由心识所变现,心物不可分离,所谓心、物一元,心、境不二。《华严经》讲的法界观即理可摄事,事通于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多相摄,大小相融。如称芥子可以纳须弥,须弥可以入芥子,由微观到宏观的境界非常广大。

二、人体和生命的奥秘

有情身体的组合即是“五蕴”(又称:“五取蕴”,有情执受积集所感),即色、受、想、行、识五种要素。此五种要素,概括起来就是色、息、心。色就是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息代表呼吸的气息;心指整个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色息以心摄持为主,一期的生命存在于业力,由业力决定寿命,有寿命即有呼吸和温度存在。假如人寿当尽,最后呼吸与温度就都随之消失了,色身虽坏而生命是不会灭的。

本识的种子存在,发挥着潜能,根据业力又有不同的根身器界变现。阿赖耶识受熏持种,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为种子;缺缘现行,种子即潜伏,此潜伏的能力,仍相续不断。以生灭故非常,由相续存在故非断,非断非常,空间宽,时间长,生命延续流转,成为有情和宇宙的基本原因。唯识学称此为阿赖耶缘起,此阿赖耶缘起就包括业感缘起,十二因缘的三世流转现象,就体现了业力不灭的道理。

三、世出世间诸法真实相

唯识学家根据诸法三自性说明世、出世间诸法真实相。其中“遍计所执性”,指众生由于迷情,妄计主观、客观为我,生起我、法二执,实无我体、法体可得。此执以第七末那识为主,在意识上产生的虚妄分别执有实体成遍计所执性,此属染污性,为生死流转的根本。

“依他起性”属于因缘生法,指有为法的一切现象,包括因缘果,由于是生灭法,如梦幻泡影,幻有而非实有。因缘生法通于三世,扩大其范围,充满空间时间,法法相望都有密切关系。此依他起性,带有六识妄见,属染污性的;若听闻正法,熏习善法种子,逐步增进,根据修行阶梯,由染转净,在转化过程中,净化生命,履行正道,逐步深化,成就福慧圆满的法身,即“圆成实性”。玄奘法师阐明中道了义之教,即根据此“三性”之正理。

四、生命进化的阶梯

佛教提倡净化心灵,实现由恶转善,由邪转正,由染转净。心灵净化也引生语言和行动的净化。修学大乘菩萨行,据华严、楞严等经,需经历五十五位,唯识学概括为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核心在拔度众生,完成佛道。修学过程中,必须积累福德与智慧资粮,发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勤修四摄六度之行等菩提因,以至圆证菩提之果。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净化自己和世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学佛的最终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图解

我们在学习师父一部开示的时候,最好将师父所讲的大纲...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佛学漫画】寺院的一天

本文以禅宗寺院为范,粗浅阐述寺庙一天场景,所见更多...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 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轮回相续

我们看总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整个轮回会相续呢? 汝负...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佛教词典】火界

(术语)谓火之自体也。界为持之义。火持火之自性,而...

【佛教词典】边际智

(术语)谓等觉菩萨之智慧。以是居妙觉位之边际故也。...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母亲的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国吗

在《大智度论》讲一个故事,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车夫,这...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有一个剃头匠,很不会说话,每次说话都伤人,常惹人不...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

慧律法师《不二法门》

禅,是感情和理性达到最平衡点的境界。此外,禅亦可解...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劳碌

我们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众生很多的债务,债务包括了...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嫖娼的真实报应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

修行的三点开示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