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净界法师  2023/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空有无碍的中道,作为整个生命的根本思想。

理念上来说,我们是要“生其心”。一个人要有愿望,生起一种菩提的愿望,生起一种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是很脆弱的,你的情绪会去伤害你的愿望,所以你必须要修“无住”来保护你的愿望。菩萨道,它是活在未来,所以你必须把一时的得失成败放下——无住!就是,对于这个结果——你做这件事情它的结果是成功是失败,对你是得或者失,你要把它放下,你做你应该做的事。

建立一个中道的思想,是整个菩萨道的根本。两大根本——菩提心跟空正见。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实所有的法门都有它的中心思想。你看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两个法门:一个是孔孟之道,一个是老庄之道。

孔孟之道强调“有所为”,就是我们讲的“生其心”。他是主动积极的面对人生,所以强调克己复礼。他认为一个人要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来创造你的人生。那么克己复礼,就讲到定位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生是有差别的。

你看,他做董事长,你做总经理,这个人做工程师,生命是不平等的。但是没关系,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做自己该做的事,虽然不平等,也不妨碍建立一个合谐的社会。所以儒家思想强调定位,你要找到你的位置。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位置,你在家里是什么位置,出了社会到了公司你有你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站错了位置,就弄得整个天下大乱了。所以,儒家的思想是有所为,从有所为当中建立一个合谐的安乐社会。

老庄的思想刚好相反,他是强调自然之道。他觉得我们人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想法,结果破坏了自然,搞得自己很痛苦。我们习惯性产生得失的概念、成败的概念,产生太多对立的概念,而忽略了整个生命顺其自然的道理。

比方说,有一天,楚国的国君派两个使者要请庄子去做官,那个时候庄子在钓鱼。两个使者就跟庄子说,我们国君请您老人家到我们国家来做官。庄子就说,你们国君之前抓了一只三千年的乌龟,国君把它当宝贝,给它穿上美好的丝绸,给它吃美好的饮食,把它关在笼子里面,整天来供养它、祭拜它,把它当做神龟一样。庄子就问两个使者说:你们两个觉得,身为一只乌龟,是被养得肥肥胖胖的被关起来好?还是夹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比较好呢?那当然是夹着尾巴在泥土里打滚好!庄子说,我就是准备做在泥巴里打滚的那只乌龟。他就拒绝做官。

当然,庄子他的人生观是认为“无住”,他认为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自由。当一个人落入得失的概念时,就已经失去了自由,因为你被得失所限制,被得失所束缚。

其实老庄的思想跟孔孟的思想,大乘佛法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就是:我们一方面要放下生命的结果,但是又要做你该做的事情,所以大乘佛法的人生观是重视过程。

在春秋战国,有一个做乐器的工匠,他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乐器出来。这个乐器弹奏出来简直是出神入化,那个音乐太美妙了。很多的同行就问他:“哎呀,你怎么能够做出这么好的乐器?我们的技术也不比你差,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来?”这个工匠说:“我在做乐器的时候,不管这个结果怎么样。我不管这个乐器做出来以后,别人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它会给我产生什么样影响,我把得失的概念全部放下,我就是专注地做乐器——完全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安住在当下,所以我就把这个乐器做得很好。”

这个地方就说明整个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你要放下你的感觉,放下你的情绪,但是你又要去实践你的理想。这就是菩萨道的中道思想。你不管做什么事,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也就是说,菩萨道其实它重视过程。当然他能够重视过程,是因为菩萨他未来有一个愿景,他为未来而活,所以他把今生一时的成败能够看得比较淡。他追求的是千秋,他不争一时。这就是我们在行菩萨道时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其实,你整个菩萨戒也都是以这个中心思想来做引导,因为你必须“无住”才能够保护你的身心,这两个是有因果关系的。你没有培养一种成败得失放下的概念,你的菩提心就没办法坚固,就很容易被破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

【推荐】无事是贵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被戏称为事儿妈。望...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日常所有的障碍,都当做临终模拟考

我觉得,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问: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大安法师答: 我们...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大方向我们在学习净土的时候,你要分成两块,第一个你...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不能只追求成功,而不成长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

【佛教词典】违害苦中有八苦

【违害苦中有八苦】 p1256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页云:违害...

【佛教词典】树经

(物名)梵典刻于贝多罗树等,谓之树经。大周新翻三藏...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

坚持良知,不说假话

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

付出善良总会有回报的

每当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那活泼可爱,栩栩如生,趣味...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大乘小乘之区别

问: 大乘小乘之区别如何? 太虚大师答: 大乘小乘之...

忆佛是把家人、工作都当作是佛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

耕种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

中佛协:春节应远离烧高香头香

春节临近,中国佛教协会面向全国佛教界发出文明敬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