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2023/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受阻……因此,戒除邪淫,对于人生能否幸福美满,意义非常重大,古圣先贤也提出了很多戒除的方法。

论邪淫之祸害

若论邪淫之祸,可谓至大至深,下面为大家略作举例:有多少读书人,原本被家人寄以厚望,却因邪淫而自甘堕落、一败涂地,连累家人被他人冷眼相待;有多少个家庭,原本和睦美满,却因为夫妻某方邪淫,而最终支离破碎、家毁人散;有多少达官显贵,原本富甲天下,却因邪淫而导致家财尽散,穷困潦倒,有的甚至锒铛入狱,身败名裂,家人因此蒙羞,被人耻笑、唾弃。

更有甚者,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邪淫而科考不中,功名被削,福乖运蹇,终生潦倒;有多少英雄豪杰,因为邪淫而横死早亡,毙于非命;而历数那些古代君王,大多也跟邪淫不无关联,欲令智昏,排斥忠良,宠用奸佞,荒淫无道,导致叛乱不断,动荡不安,甚至国家灭亡。

以上这些结果虽然惨烈,但只是邪淫的现世花报,来生还将有更苦的余报,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罪福报应经》中说:“淫人妻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堕鸡鸭中。”真是一朝放纵,来世长劫堕入恶道,承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世间苦恼事,皆从爱欲生。淫心不除,尘不可出。那究竟该如何彻底地戒除邪淫呢?末学大致总结了以下三步:

一、认识其危害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邪淫的危害,如此则自然心存戒慎恐惧。关于邪淫的具体危害,上文已举例说明,此处再略作总结,比如:邪淫有损阴骘,造作者必感召不贞良的配偶,儿女不随意,甚至感召逆子;邪淫会损耗精气神,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丧失机遇与功名;那些长期邪淫者,还会导致肾虚,引发一系列身心疾病,例如前列腺炎、艾滋病、子宫癌等等。这样的例子,古今比比皆是。

二、用佛法对治

色是迷津,佛乃觉路。在佛法中,有很多对治淫欲、得清凉自在的甘露之法,其一就是修“不净观”。所谓“不净观”,是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法门,即通过观想自身和他人身体的种种污秽不净,以熄灭贪欲,拔去爱根。《禅要诃欲经》云:“如囚在狱,四顾牢密,唯有厕孔,更无异路。如人中毒,惟粪能治,更无余药。思惟是已,谛观不净。”再想前子脏,乃至女根,及男子身内诸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静气数息,一一观之,如掌上螺纹,闭目开目,了了皆见;纵有天仙女,还同癞乞形;何况凡间妇,本是革囊成;此观成已,欲火自息。

其次,应多念佛菩萨圣号,求其威神加被,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圣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另外,可持诵佛门神咒《楞严咒》。印光大师在《修行人降除心魔的四种方法》中开示: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著即摧成粉碎。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淫席。

三、源头上远离

我们平常阅读书籍,一定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多读一些具有正知正见、晓以因果利害的善书,切不可观看淫秽书刊。那些书写和传播诲淫诲盗之书文的人,其果报都非常惨烈:有因著作淫书,而自嚼舌死的;有因出版流通淫书,而两眼变瞎、手长恶疮、痉挛而死的。因为淫书助长了读者的淫欲心,致其深陷欲海之中不能自拔。有多少纵情花柳者,皆是由于自无正见,而被燕朋淫书所误!不仅是纸质的淫书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一些黄色内容,也趁虚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毒害着无数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佛制不邪淫戒

古圣先贤洞悉一切真理,为引导大众远祸离害,趋向光明吉祥,故对于邪淫之恶行,有诸多揭露与训诫。比如,在佛门中,戒律明确规定凡佛弟子必须受持不邪淫戒。其制戒因缘,是源于佛陀的弟子须提那子犯淫欲,于是佛陀便制定了这条戒,规定出家众要坚守梵行,在家佛弟子要对自己的配偶忠贞不渝,不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在大乘佛教中,不仅造作了淫乱之实行属于犯淫戒,甚至连动邪淫的念头也算是犯戒。

所以,让身口意皆不与邪淫沾边,才算得上是奉持善法,严守淫戒,其功德利益莫大无边,能令人因之而事业成功、学业有成、诸事顺利、家庭和睦、具足福德。

儒家痛斥邪淫

除了佛陀明确制戒以外,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也极力提倡不邪淫。孔子说: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少年时期,气血不足,身体还处在发育阶段,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犯淫欲,特别是手淫,对身体的损伤非常大,而且还减损其福报。

《弟子规》云:“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当一个人好色贪淫时,便丧失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伦理纲常和道德礼仪,放纵自己做出为世人唾弃的不耻之举。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此人所造作的邪淫丑事,会被旁人当作笑柄,致使父母亲人蒙羞,颜面尽失,甚至被别人指着鼻子骂,亲朋好友也唯恐避之不及。试问,这是一个孝顺父母之人该做的事吗?根本就是给父母抹黑,丢祖宗的脸,损自己的德。

戒邪淫之功德

世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欲得此果,就必须从因上做起,绝不可造作邪淫。至于不邪淫的具体功德利益,如《般泥洹经》云:“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称誉;二者,不畏县官;三者,身得安隐;四者,死生天上;五者,从立清净泥洹道。是以当自患厌。”

在《寿康宝鉴》中有这样一个真实公案:孙书生家境贫寒,靠教书为生,一年家庭收入不多,后来给张姓人家做抄写员。有一天夜里,张家一个婢女,寻他求爱,邪淫私奔,他拒绝了。他在江口遇到高人,告诉他去求城堭爷,城堭爷不仅免去他四十六岁时饿死之定命,还给他增寿二十四年,从此衣食无忧。后来,果不其然,孙书生被很多人请为教书先生,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四十六岁时,米价暴涨,饿死很多人,结果他家富足有余。等他儿孙成年时,其家族大富大贵。最后活到七十多岁,无疾而终。可见不邪淫功德无量。

如若不小心犯了邪淫,该怎么办呢?应当至诚忏悔以消除罪业,平日也可多助印戒淫书籍,引导他人正念、正身、正行,以此善行将功补过。《寿康宝鉴》中又有另一则公案:清朝汉阳有一书生,平素以才气闻名,但数次考试都落第。一朋友为他请乩叩求,乩神答示:该生本应有功名,但因年轻时曾与一婢女私通犯淫,所以想盼功名,已经不可能了。该书生听后,十分惊惧,立愿改过向善,并编辑《戒淫功过格》,广采注解案例,又募款刊印,到处施送。结果到了康熙丙子年,该生再去参加考试,竟然考取。

总而言之,邪淫乃违背天理与人伦的不善行,其近祸与远害可谓罄竹难书,我们若欲康宁吉祥、幸福美满,定当谨遵古圣先贤的教诲,远离邪淫,洁身自好。尤其对于想要了脱生死的修行者,定要守护好此出离之因。

本文选自《慈护》2023年第2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账灾济恤救了好多人,能抵罪过吗

大家看过《影尘回忆录》就知道,有位朱子桥老将军,他...

父母恩难报,要尽心竭力孝顺父母

有个别同修,认为一个人若不报父母恩,是没有恶报,这...

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我经常讲,佛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积不善之家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

【佛教词典】色尘

(杂名)六尘之一。青黄赤白等显色及男女形色等之染污...

【佛教词典】食啖胜解

【食啖胜解】 p0882   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若此死尸...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大安法师:这句名号是佛心、是清静

我们修通途法门,要讲到怎么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的...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叙悟由,而曰:不信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

大安法师2024年正月初二开示|观音悲智度生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憨山大师对观...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

道源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地藏菩萨...

【推荐】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1、问题的由来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能够称为祖师的,无论是宗门、教下还是净土宗,一定要...

不要盲信奇异的现象

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